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1.
沁州黄谷子种植气象条件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沁州黄小米是沁县著名物产。通过对1997~2004年沁州黄谷子的种植研究,分析了沁州黄谷子种植的气象条件(降水、气温、光照、湿度)、科学种植与管理技术,为进一步推动沁州黄谷子的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山西省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长治市气候变暖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30℃/10 a;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0 d/10 a;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 a,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其提前速率为4.0 d/10 a;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延长速率为7.0 d/10 a。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2011年11月28-29日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产生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在强降雪期间物理量场空间结构的有利配置,针对2011年11月28-29日山西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从500 hPa环流背景、中低层影响系统的相互配置、fy-2c红外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物理量场(垂直速度、散度、相对湿度)的空间垂直剖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雪天气过程是在500 hPa西风槽、700 hPa切变与850 hPa持续偏东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700 hPa切变与fy-2c云图上云团的演变过程息息相关,尤其位相变化一致,构成了暴雪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强烈的上升运动,深厚湿层、上散下合流畅配置构成了强降雪产生的有利条件。该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研究,给出了今后暴雪预报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长治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61-2000年长治市11个县(市)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治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7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1977—1984年为降水匮乏期,1985—2000年呈波动性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导致盛夏农业干旱事件发生的频次增多,90年代几乎每年盛夏出现干旱事件;暴雨过程次数从80年代起逐渐减少,90年代减少明显;80年代初开始终霜冻日期提前,初霜冻日期推迟;70年代起无霜期逐渐延长;稳定≥10℃的活动积温随年代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治气候条件下大白菜生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大白菜的适时收获期(11月)和冻害标准.针对大白菜冻害标准,分析了1976-2005年11月气象资料中出现的30例大白菜可能受冻害的天气过程.应用500hPa及地面历史天气图对大白菜可能受冻害天气过程分析得出:造成强降温的500hPa天气模型有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东北冷涡型、偏西气流型和东亚大槽型.冷空气源地主要位于40-55°N、70-90°E,35-50°N、90-115°E与50-60°N、90-115°E的3个区域.冷空气影响路径分为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地面气压场主要受庞大的冷高压控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对500hPa、850hPa高空指标站温度及本站实时气象资料进行预报因子筛选,通过0、1化处理并求其权重,建立了72h大白菜防冻害适时收获预报方程.在2007/2008年度大白菜收获期,以标志冷空气天气模型的出现为基础,应用预报方程,准确预报了大白菜受冻害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大白菜安全收获.  相似文献   
16.
17.
18.
山西春播首场透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对春播期间出现的第1场关键性透雨做出准确预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针对2011年5月8日-10日山西春播首场透雨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背景、中低空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特征及物理量场(相对湿度、散度、垂直速度、涡度)的空间垂直剖面时空演变特征、fy-2c卫星红外云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春播首场大范围透雨天气过程,是在500 hPa稳定的副高与西风槽相继控制为背景;700 hPa切变与降水云系的产生、强度变化及移动息息相关为主要影响系统;降水期间,地面始终处于高压底后部偏东气流的控制;物理量场空间垂直剖面的时空变化呈现出深厚的湿层、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以及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具备了山西春播透雨产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与某些灾害天气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东南部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灾害天气的变化规律,笔者应用1971-2010年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温度资料,对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气候变暖的存在事实,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利用年、季及年代平均气温与干旱事件、寒潮、高温日数的趋势演变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变暖是灾害天气发生异变的主要原因。随着年代平均气温的升高,干旱事件次数增加;随年际温度趋势的上升,寒潮次数减少,其减少速率为4.8次/10年;秋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开始期推后,秋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23℃/10年,寒潮的推迟速率为15天/10年;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得寒潮结束期提前,春季气温的上升速率为0.3℃/10年,寒潮的提前速率为10天/10年;高温日数与夏季年代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从80年代起,随着年代气温的升高,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4~2005年长治市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的分析,给出了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气象角度出发,应用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降水、气温、气压、风等)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影响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天气模型,提出了改善和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