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1篇
  6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磷化铝应用剂量与仓房气密性对磷化氢浓度的影响,在杀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环流熏蒸方法及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食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测定了24、28℃和32℃条件下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非成熟发育阶段(卵、幼虫和蛹)在全麦粉、玉米粉和糙米粉中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温度范围下,温度升高,锈赤扁谷盗幼虫和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显著升高,卵、幼虫、蛹及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历期显著缩短。在32℃时全麦粉中非成熟阶段总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为34.2 d和60.9%。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阶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3种谷物对锈赤扁谷盗卵、幼虫、蛹及整个非成熟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阶段有效积温有显著影响;在全麦粉、玉米粉和糙米粉中锈赤扁谷盗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7.4±0.3)(16.9±1.6)℃和(16.4±0.7)℃;有效积温分别为(773.4±0.1)(888.0±125.2)日·度和(1 009.3±61.9)日·度。最后,根据不同温度下锈赤扁谷盗各发育阶段在3种谷物中的发育速率分别建立了发育速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锈赤扁谷盗在不同储粮环境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粮食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快速检测粮粒内隐蔽性害虫发生状态,有利于早检、早治及避免隐蔽性害虫的取食为害。本文采用CO2检测仪循环取样检测方式,用带玉米象卵的小麦以不同密度混合到500 g无虫小麦的密闭微环境中,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不同时间点CO2的浓度,分析了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与害虫感染和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象处于卵期时,相同温度下含不同密度玉米象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差异小。玉米象处于幼虫期时,20℃下密度5、10头/kg和20头/kg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分别于处理后18.5、18 d和15.5 d时首次出现显著升高,至34 d时其浓度达0.070%、0.112%和0.129%的相应峰值;随着温度升高,CO2浓度首次显著升高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明显提前,25℃下,分别于12、8.5 d和6.5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5、23 d和24.5 d达到峰值;30℃下分别于7、5 d和2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21 d和20 d达到峰值。同时CO2的峰值浓度也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变化与隐藏发生的玉米象幼虫期感染密度、发育时期以及温度相关,可通过检测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监测玉米象幼虫感染与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央储备粮中主要害虫种类及抗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46个中央储备粮库磷化氢熏蒸杀虫应用情况的调查信息分析,归纳了当前中央储备粮储藏中通常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对应于储粮生态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对磷化氢熏蒸杀虫难度的调查,研究了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概况,并对磷化氢有效熏蒸杀虫提出大体建议.结果表明,在中央储备粮中实际发生的害虫种类很少,只有米象、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和书虱常见.而较难熏蒸治理的种类主要是书虱、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米象、赤拟谷盗等,且熏蒸治理难度较大的储粮区主要在华南区、华东华中区和西南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华南储粮区实仓储存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储存小麦的粮温在一个储粮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麦储存期间粮温会随气温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大的位置主要位于粮堆表层及外圈附近,粮堆内部温度比较稳定,全年平均粮温能维持在25℃以下。在华南储粮区的气候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能够在粮堆内部形成较大的、粮温相对稳定的"冷芯"。机械通风在一个储粮周期中对粮温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通风降温主要降低的是外圈粮温。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35℃、40℃、45℃三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磷化氢和二氧化碳对玉米象和进行混合熏蒸。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为5%,磷化氢浓度在0.07mg/L、0.14mg/L、0.21mg/L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害虫死亡时间。在45℃时,磷化氢在0.14mg/L以上,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在12h~24h之内能有效杀死受试玉米象和米象成虫。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包括粮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在《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开展绿色储粮、仓储信息化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灯光诱捕和取样检查都发现锈赤扁谷盗发生数量较多的储藏稻谷,实仓进行了补充施药控制偏高磷化氢浓度杀虫试验,试验仓房的气密性为500 Pa正压半衰期为30 s.试验结果为:在粮面施用磷化铝粉剂和通风口施用磷化铝片剂后,环流20 h仓内磷化氢浓度可达130 mL/m3~170 mL/m3,施药3d后两种剂型药剂都达到了释放磷化氢的高峰(800 mL/m3),随后磷化氢浓度较快地下降.通过分别2次补充施药后,保持磷化氢浓度在400 mL/m3以上的时间达6d,300 mL/m~400 mL/m3的时间达9d,200 mL/m3~300 mL/m3的时间7d.试验仓熏蒸中磷化氢控制偏高浓度(大于300 mL/m3)的时间达到了15 d.在此偏高浓度下,9d后大部分害虫死亡,整个熏蒸过程实现了完全杀死锈赤扁谷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