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1篇
  6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平房仓散储小麦降温期间嗜虫书虱的种群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平房仓散装小麦堆秋冬降温期间采用取样手工筛检和探管式诱捕器诱集的方法,定点检测观察了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嗜虫书虱在小麦堆的种群变化因粮温的降低而减少。在粮温15℃以上时,可以检测到较多的书虱成(若)虫,当粮温降到5~2℃左右时,检测到的书虱密度几乎为0。在粮温25~1℃的散储小麦堆中,采用探管式诱捕器诱集每7 d检测一次的方法与取样手工筛检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
磷化氢膜下自然潮解环流与常规熏蒸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堆高为4.6mS散装小麦4个平房仓中进行不同施药量的膜下环流熏蒸和非环流熏蒸的对比试验,磷化铝片剂的施药量分别为1g/m^3、1.5g/m^3、2g/m^3和2g/m^3时,检测磷化氢的浓度变化情况和杀虫效果。在试验仓房的密闭性符合现行技术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较低施药量时粮堆中磷化氢浓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分布较为均匀。敏感品系的害虫较抗性害虫更易杀死,对于抗性(Rf=327)较高的赤拟谷盗可以在12~15天的时间内完全杀死。  相似文献   
53.
采用G80F20CN2L-B8(SO)型微波炉调节其档位功率分别为160 W、320 W、480 W、640 W和800 W处理裸露的和混合于大米中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innaeus)的卵、幼虫、蛹和成虫。主要结果为:对于裸露的锯谷盗用上述功率各处理5 s、10 s、15 s、20 s、25 s和30 s时,480 W、25s可使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800W、30 s可以完全致死锯谷盗的4个虫态。对于混合于大米中的各虫态锯谷盗,用上述功率辐照20 s时,可以完全致死幼虫和成虫;单独使用800 W分别辐照5 s、10 s、15 s、20 s、25 s和30 s时,800 W、25 s可以完全致死各虫态。作为一种无公害的杀虫方法,微波辐照对锯谷盗杀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1 基本情况 为履行中国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的承诺,巩固中国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的成果,防止粮食仓储甲基溴使用反弹,提高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保障技术能力,根据联合国UNI—D0和国家环保部批准的《中国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国际援助项目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55.
以米象为试虫,采用G80F20CN2L-B8(SO)型平板微波炉分别以160、320、480、640和800W微波功率处理不同虫态米象5、10、15、20、25和30s,研究米象致死情况;另外以上述微波功率处理20s,及800W分别处理5、10、15、20和25s,测定混合于小麦中米象成虫的致死情况.同时考察微波对小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不同储藏温度、粮食含水量条件下,粮食、微生物、储粮害虫谷蠹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检测气体监测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20、25、30 ℃下检测含水量分别为12%、13%和14%的小麦样品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与自然带菌无虫和灭菌无虫小麦进行比较。[结果] 在前期30 d中,感染害虫(10头/kg)的小麦中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大于自然带菌和灭菌无虫样品,其中12%含水量,25 ℃感染害虫小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达2.676%,自然带菌样品中为0.214%,灭菌样品中为0.148%。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升高及粮食水分增大而显著升高。[结论] 二氧化碳浓度与粮食中害虫发生状况显著相关,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了解储粮粮情和害虫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57.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热风干燥过程花生仁含水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研究热风干燥过程中花生仁内部水分的变化规律,该文采用热空气对开农71、开农8834-9、天府3号3个品种的湿花生进行干燥,监测干燥过程中花生果、花生仁与花生壳含水率的变化;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研究干燥过程中花生仁内部自由水、弱结合水和结合水的变化情况;建立花生仁水分弛豫峰占比与其含水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一种花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由于花生仁和花生壳化学组成不同,仁和壳干燥曲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LF-NMR弛豫图谱显示干燥过程中,自由水弛豫峰逐渐消失,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弛豫峰面积无明显变化规律,油脂峰峰面积基本不变,说明花生仁在干燥过程中油脂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建立的花生仁国标法实测含水率y与核磁共振弛豫谱图得到的总水分峰占比(T21+T22+T23)的拟合方程R2为0.888 4。经验证,该方程能较好地对未知含水率的花生仁样品进行预测。因此,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花生仁含水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8.
在稻谷粮仓内试验了带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检测与控制锈赤扁谷盗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为:在平均粮温19℃以上时锈赤扁谷盗成虫可以活动并被诱捕器诱捕到;平均粮温21℃~22℃时采用取样筛检法未能检测出害虫时已有较多成虫被诱捕到。在较低粮温(23℃)下,同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诱捕器诱捕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明显。当粮温25℃下单个诱捕器诱捕锈赤扁谷盗成虫达30头以上时,取样筛检法的检测结果仍属于基本无虫粮等级。当取样筛检结果还处于一般虫粮等级时,单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即可达40头以上。采用具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在温度升高时诱捕数量增多,对害虫种群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9.
通过在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第四储粮生态区)采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对高大平房仓进行冬季机械降温通风,同时与常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系统能较为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粮堆内外温度、湿度参数变化,较为准确地判断通风条件,捕捉最佳通风时机,避免低效、无效以及有害通风,通风电耗较常规通风方式降低64%。同时减少了水分过度散失,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储粮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0.
王殿轩  杨毅  唐培安  田笑 《植物保护》2016,42(3):110-114
为探讨小麦含水量对近年新推广种植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河南、山东等省种植较广泛的6个小麦品种‘矮抗58’、‘西农979’、‘良星66’、‘济麦22’、‘泛麦8号’和‘郑麦7698’,检测了水分含量分别为11.50%、12.50%和13.50%时,小麦籽粒中米象子代成虫数量、由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以及小麦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结果表明,小麦含水量为13.50%、12.50%和11.50%时,供试小麦中出现子代成虫数量最多的相应为‘郑麦7698’(85.67头)、‘良星66’(45.67头)和‘济麦22’(17.67头)。同一小麦品种中,由米象卵至子代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均在水分含量为11.50%时最长,13.50%时最短。在3种含水量下,米象平均发育历期最长为44.77d(‘泛麦8号’),最短为32.77d(‘郑麦7698’)。含水量为11.50%、12.5%和13.5%时,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最小的分别为‘良星66’(0.54)、‘郑麦7698’(7.76)和‘济麦22’(8.47)。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含水量相同时不同品种对米象的抗虫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小麦籽粒含水量从13.50%降低至11.50%时,米象子代成虫数量和SI减小、卵至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延长,小麦籽粒含水量对抗虫性的影响大于小麦品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