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1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研究青海高原麦秸和豆科绿肥混合添加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其碳氮转化机制,为该地区农田系统秸秆和绿肥科学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设无添加对照(CK)、单独添加毛叶苕子(VS)、单独添加麦秸(WS)、麦秸与毛叶苕子混合添加(VWS),共4个处理。测定了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土壤酶活性、细菌、古菌、真菌、amoA、nirK和narG基因丰度。  【结果】  VWS处理与VS处理相比,CO2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4.8%和74.6%,CH4累积吸收量增加9.1%,综合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显著降低76.1% (P<0.05);与WS处理相比,CO2累积排放量增加33.7%,CH4累积吸收量与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2.0%和43.1%,GWP降低49.4%。有机物料添加可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碳氮含量。VWS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CK和VS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较VS处理分别增加了21.6%和4.9%,无机氮(Nmin)、土壤水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分别降低了77.3%、59.5%和6.3%;土壤Nmin、DOC、DON、SMBC和SMBN含量较WS处理分别增加64.0%、22.5%、56.5%、23.2%和27.8%。VWS处理较其他处理,α-葡萄糖苷酶(AG)和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显著提高,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显著降低。VWS处理的真菌和古菌群落丰度较WS处理分别提高83.8%和69.8%,较VS处理分别降低62.6%和20.3%;VWS处理细菌群落丰度较VS处理降低33.4%。VWS处理下,AOB amoA、nirK和narG基因丰度较VS处理分别降低56.6%、41.4%和16.3%,较WS处理分别降低30.3%、25.9%和12.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和CH4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全氮、DOC、SMBC和SMBN含量,AG、NAG和NR活性,真菌、细菌、nirK和narG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N2O排放与土壤全氮、DON、SMBC和SMBN含量、真菌、AOB amoA和nir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BG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PLS-PM)表明,AOB amoA是调控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功能菌群。  【结论】  麦秸、毛叶苕子单独添加以及二者混合添加均可促进土壤CO2排放,减少CH4吸收。相较于二者单独添加,混合添加可通过降低土壤AOB群落丰度等途径,实现N2O减排和综合增温潜势下降,可作为青海高原旱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
虾蟹贝混养池塘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大量的藻类、菌类等,它们互利共生,共同维持着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但到了养殖中后期,随着生物总量的不断上升,饵料投喂量逐渐加大,虾蟹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增多等都会加重池塘负荷,如不能及时将其转化和分解,就极易导致有害细菌和病原体大量滋生,进而引发对虾病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使池塘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维持平衡,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确诊的230例2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现场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详细的眼底检查,确诊为DR的患者,同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检查。根据有无DR分为NDR组和DR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偏好,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30例DM患者中,DR组患者102例,NDR组患者128例。2组DM病程、DM病程大于10年、吸烟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与汉族DR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NDR组与DR组在饮食偏好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大于10年和LD...  相似文献   
44.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葵花籽中28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梅  侯雪  郭灵安 《农药学学报》2016,18(1):93-10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葵花籽中咯菌腈、氯氰菊酯、异丙甲草胺等2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固相萃取(SPE)净化,GCMS/MS测定,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及固相萃取净化可有效排除大部分干扰成分;在0.01~0.5 mg/L范围内,28种农药的峰面积与对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4;在50、100和200 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各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4%~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9.5% (n=5)之间,定量限在0.2~7.6 μg/kg之间。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用于监测葵花籽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5.
ELISA法检测水产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硝基呋喃类抗菌剂(Nitrofurans)是一种广效性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某些真菌和原虫均有作用,因其价格低廉且对动物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而曾经在养殖业中较为广泛应用。但是,经研究证明,含有硝基呋喃类抗菌剂及其代谢物的食物被人类长期食用后,有致癌、致畸胎等健康危害,因此已被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在人类可食用的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硝基呋喃类抗菌剂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  相似文献   
46.
恩施州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在调查恩施州发展核桃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核桃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路与对策,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7.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8.
研究铜离子胁迫对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野生菌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和驯化菌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ADP为材料,比较吸附及胞内的总铜含量,驯化菌对闪锌矿的吸附率、zeta电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疏水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时,驯化菌吸附及胞内总铜含量明显高于野生菌,在0.5 mol·L-1CuSO4培养基中培养lh后.驯化菌增加的铜也远比野生菌多,当将驯化菌放入到无铜培养基中培养1h后.总铜含量又显著减少:驯化菌对闪锌矿的吸附率提高了20.76%,驯化菌的等电点从野生菌的4.0提高到5.0.FT-IR结果表明,驯化菌表面产生了更多的蛋白物质.疏水性增强:正十六烷一9K培养基两相分层试验表明,驯化菌和野生菌水相中菌体的数量分别减少了14%和2%: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两株菌的蛋白在种类上是有差别的.在高浓度铜离子环境下,驯化菌表面产生更多的蛋白物质,使细菌的疏水性增强.细胞表面的电荷数和等电点发生变化.在pH值2.0时,驯化菌表面带的正电荷大于野生菌,此时闪锌矿带负电荷.静电引力和疏水性的共同作用使驯化菌?闪锌矿的吸附能力大于野生菌对闪锌矿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9.
将实验室保藏的5株根瘤菌(S1、S2、S3、S6、S8)分别与解磷菌(P3)、硅酸盐细菌(K5)进行生物拮抗测试,结果表明,S2、S3、S6可与P3、K5进行混合培养.选择出与P3、K5混合培养促进解磷能力良好的根瘤菌株S6,解磷量为6.51mg·L-1.进一步进行混合培养培养基优化,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解磷量为9.81mg·L-1;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解磷量为7.94mg·L-1.通过混合培养发酵条件的筛选,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7.0;接种比例为S6∶P3∶K5=1∶1∶3;接种顺序P3→K5S6,其间相隔6h,此时解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0.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油松林是华北地区典型针叶林分,易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研究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及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表枯死可燃物(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记录林分因子(第1枝下高、树高、林龄和胸径)和环境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结合内业实验测可燃物含水率和热值,利用火行为模拟软件BehavePlus5.0,对1 h时滞可燃物设定不同含水率和风速值,模拟所研究林分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高度以及单位面积发热量4个重要的火行为指标。结果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占总可燃物载量比分别为78%、5%、4%和13%。基于实测可燃物载量和含水率,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2.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270 k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0.95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7 139 kJ/m2。油松林1 h时滞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1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载量。在1 h时滞可燃物含水率为6%,风速为40 km/h的强风和干旱天气条件下,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15.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3 278.5 k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3.1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12 337.5 kJ/m2。结论油松林内1 h时滞细小可燃物载量高于其他类型可燃物载量。地表火蔓延速度慢,火强度低,火焰高度低于第一枝下高,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容易被扑灭。模拟结果表明油松林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风速会显著增加地表火蔓延速度,难以人为扑灭,需清理地表可燃物,降低火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