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4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江苏盐城地区的草莓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草莓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存在差异,致使上市时间、种植效益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草莓花芽分化时间有差异.提早花芽分化是实现草莓早熟化栽培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草莓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该文从选用早熟品种、提高种苗质量、改进育苗方式、加强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促进草莓提早花芽分化的...  相似文献   
102.
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村、郊区、城区3个区域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铬(Cr)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与综合污染指数(P)法对土壤重金属Cr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各区域Cr暴露的人体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滨城区土壤重金属Cr含量范围为20.56~49.58 mg·kg-1,远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均低于管制值,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城区>郊区>农村,均处于清洁状态;以滨城区农村农田实测表层Cr含量平均值为背景值,Pi分析结果显示,城区、郊区、农村Cr含量超出背景值点位率分别为60%、56%、42%,P结果显示,超出背景值的点位率分别为53%、48%、45%。各区域土壤重金属Cr对儿童和成人均不造成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和总风险。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宁夏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存在的"建、管、用"严重脱节问题,综合考虑农业节水灌溉推进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新要求,将水权管理与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管理相结合,并引入基于ET的水资源管理先进理念,设计了基于ET的小型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模式,并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引黄灌溉渠系、提水灌溉泵站、灌溉机井等典型工程进行试点应用研究。经过对典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效果评价,各典型工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节水、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深化宁夏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王玥 《畜禽业》2018,(2):45-46
自2014年3月-6月期间,该市发生多例鸡的大肠杆菌病,给该市的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方面入手结合典型病例,对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引起大肠杆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诊断及防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5.
以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质炭,为了提高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采用浓硝酸与氢氧化钠对其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碱改性后的生物质炭比未改性的不仅增加了一些小孔,而且改变了官能团的组成和吸收峰的强度,从而影响吸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了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改性生物质炭吸附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对于50 mg/L的氨氮废水,最佳投料比为10 g/L。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酸改性的秸秆生物质炭对氨氮的吸附在200 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最高氨氮去除率达到80.5%;碱改性的秸秆生物质炭对氨氮的吸附在140 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最高氨氮去除率达到83.3%。碱改性秸秆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优于酸改性,其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行为受外部液膜扩散、颗粒内扩散以及表面吸附等过程的影响。同时,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06.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淄蓖5号为材料,研究重金属处理下(Cu、Zn、Cd,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 mg L^-1)蓖麻幼苗对各重金属的积累效应及相关生理机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奠定基础。重金属处理显著影响蓖麻植株的生长、生理及对重金属的积累。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后降,在60 mg L^-1时达最大值;根长、鲜重、干重显著降低。叶片中SOD活性先降后增,在10 DAS(播种后天数)120 mg L^-1 Cu和Zn处理下活性最高,分别增加了45.5%和31.8%;POD活性在10 DAS先降后增,而在25 DAS和45 DAS显著增加,且POD活性随生长进程的推进增加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在120 mg L^-1 Cu处理下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8.8%、66.7%和83.3%。MDA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显著降低,且Cd处理下的MDA含量显著高于Cu和Zn处理。蓖麻植株对Cu、Zn、Cd的积累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在120 mg L^-1浓度下积累量最大,其中对Zn的积累量最高,Cd次之,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表现为根>茎>叶。表明蓖麻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蓖麻植株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重金属胁迫;蓖麻对不同重金属的积累具有器官特异性;种植蓖麻可作为修复Cu、Zn、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7.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和乙烯(Ethylene)可诱导植物根发生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Wave)或卷曲(Coiling).光照是调控根生长的重要因素,其与BL和乙烯存在诸多联系,但三者在根不对称生长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仍未知.为探究光照、BL和乙烯在根不对称生长中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光暗、BL和乙烯抑制剂处理组,观察并统计水稻(Oryza sativa)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 表明:光照和BL在根不对称生长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且此过程依赖于乙烯途径.此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根不对称生长提供了具体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MAPK基因St IME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系统解析目的蛋白质St Ime2的结构特征;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 IME2在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胁迫条件下(温度、氧胁迫、高渗胁迫)的表达,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本地Blast搜索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确定St IME2在基因组的精确位置;利用Prot Param在线分析St Ime2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SOMPA在线软件预测St Ime2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PHYRE2在线服务器对St Ime2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胁迫条件下St IME2的表达。【结果】玉米大斑病菌St IME2为一类与酿酒酵母中Sc IME2具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为在植物病原真菌中鲜有报道的MAPK基因。该基因的ID为98 105,位于scaffold_7正链的1 560 184—1 562 574位置,St Ime2蛋白具有MAPK类蛋白激酶的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折叠较少且主要存在于N端,其三级结构具有1个较小的N端域和1个较大的C端域;该基因在病菌分生孢子时期表达量最高,附着胞发育时期表达量最低。将病菌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发现培养温度为28℃时St IME2表达量达到最高。在高渗胁迫条件下,随Na Cl浓度的增加,St IME2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但在较高胁迫条件下(0.8 mol·L-1 Na Cl),该基因表达几乎被完全抑制。经H2O2胁迫处理后,St IME2的表达量随H2O2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10 mmol·L-1 H2O2的处理下表达量最高。【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t IME2位于scaffold_7正链的1 560 184—1 562 574位置。St Ime2蛋白具有MAPK激酶的所有特征性保守结构域,为一类功能鲜有报道的MAPK蛋白激酶。该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时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可能在调控病菌分生孢子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可随培养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8℃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可能参与病菌的高渗胁迫及氧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09.
正东方蜜一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厚皮甜瓜品种,属中熟品种,植株长势健旺,春季栽培全生育期约110d、夏秋季栽培约85d,果实发育期40~45d,果肉糖度高、口感佳,对高温高湿气候适应性强。为探索东方蜜一号甜瓜在盐碱地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我们以2014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蔬菜科技综合展示基地为平台,开展了适应性和丰产性试验,并总结出了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1建园要点1.1园地选址甜瓜园应建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110.
Blen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思路的提出丰富了高校教学模式,而随着微概念的兴起和应用,将Blend learning理念与微课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将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依据Blending learning理念和教学活动模式,结合土地管理学本科课程特点,该文构建了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新模式,阐述了从前期准备、教学和学习环境设计到评价反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