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主要通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2.
以"川麦104"为试验材料,研究翻耕+旋耕复合耕作(FRT)、旋耕(RT)、免耕+覆稻草(NT)3种耕播方式作对稻茬小麦株高、干物质量、有效穗数等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RT处理比RT及NT处理分别增产10.8%、18.6%,其产量差异主要源自FRT处理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的优势。FRT处理下小麦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时期均高于RT和NT处理,具有明显群体优势,这为该技术措施条件下小麦的高产提供了物质基础。总之,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技术有利于稻茬小麦的生长发育并且可提高小麦产量,可以在成都平原西部有相似生态条件的区域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3.
以小麦为试材,采用大田栽培的方法,在自然光下人工模拟紫外线增强,研究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强UV辐射下喷施茶多酚与没有喷施茶多酚相比,小麦的干鲜比、SOD活性、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小麦的生长发育接近不受UV辐射时的正常水平。由此可知喷施适宜浓度的茶多酚可以有效减轻UV辐射对作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84.
不同时间二次打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田烟株进行不同时间二次打顶,研究其对烤烟上部烟叶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时间二次打顶,各处理上部烟叶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指标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其叶长、叶宽、含梗率随二次打顶时间推延而增加,而叶厚、单叶重、梗重、平衡含水率逐渐减小;氮、钾、还原糖及总糖含量随二次打顶时间推延而增加,而烟碱含量逐渐减小。经过不同时间的二次打顶处理,可使烤烟上部叶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内含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时间以第一次打顶后15 d进行第二次打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5.
鸡新城疫(ND)又名亚洲鸡瘟(俗称鸡瘟、喘鸡),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近几年禽类疾病发病呈现混合感染趋势,从而致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严重影响了禽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笔者经几年门诊调查,归纳出如下几种易  相似文献   
86.
在低温含有粮粮堆表层,拌撒粮食防护剂保粮磷,可控制表层粮温上升时害虫的发生发展,达到防虫控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小麦/玉米/大豆旱地三熟模式是我国西南山丘区的主要旱作耕作模式,大豆作为该体系中改善土壤环境的核心作物,明确其增产、增效作用,可指导该体系的科学管理。【方法】于2012、2013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小麦-大豆(单作)和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两种体系,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处理(SP1、SP2、SP3、SP4、SP5),调查了大豆在与玉米共生期和玉米收获后的生物量变化,以及收获期籽粒产量、全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1)玉米收获前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率,单作为1.52 g/(m2·d),套作为1.18 g/(m2·d),单作比套作高28.8%;玉米收获后,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率,单作为4.15 g/(m2·d),套作为5.60 g/(m2·d),套作显著高于单作34.9%。2)大豆籽粒产量套作平均比单作高20.3%。单作、套作大豆籽粒产量均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年平均产量最高均在SP4处理,套作为2923 kg/hm2,单作为2400 kg/hm2。SP4处理产量与SP2和SP3差异不显著,与SP1和SP5差异显著。3)收获期大豆籽粒氮、磷、钾含量套作高于单作,茎、荚含量套作低于单作;各部位的氮含量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磷、钾含量有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小麦+大豆种植带的植株氮、钾积累量,套作体系明显高于轮作体系,且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5)小麦+大豆种植带磷肥当季利用率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SP2、SP3、SP4、SP5处理套作体系比单作体系分别高44.6%、74.9%、66.9%、109.5%,平均高74.0%。【结论】套作大豆相比单作大豆具有产量和营养优势,套作大豆茎、荚氮、磷、钾养分相比单作大豆可更多地向籽粒转运,大幅提高其对磷肥当季利用效率。合理施用磷肥也可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8.
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这样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名教师,10名学生.这位教师叫原子朝.  相似文献   
89.
封面介绍     
王科 《农家致富》2003,(8):34-34
  相似文献   
90.
高寒牧区牲畜暖棚的建设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生态畜牧业以及设施畜牧业等思路已逐步纳入草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近几年来,红原县依托畜牧项目,大力推广标准化钢结构砖混牲畜暖棚建设,对调整和优化草地畜牧业区域布局,促使传统的草地利用方式向舍饲、半舍饲方向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建设区域不断向远牧延伸,如何引导牧民,因地制宜建设暖棚,并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