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1.同生长在贝壳内的丝状体一样,光照的强弱对条斑紫菜游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和颜色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1000—4000Lux),光照越强,藻丝生长越快,膨大藻丝形成也快,而且多,丝状体的颜色趋于红色(桃红色或褐红色,细胞内含物较贫乏,液泡较大,色素体较小。反之,在弱光照下,丝状体生长较慢,膨大藻丝形成也慢,且少,颜色绿褐色,细胞内含物较满,色素体较大。2000Lux 光照下培养的丝状体膨大藻丝成熟率较大。早期用连续光照培养的游离丝状体,在恢复常态培养后,无论在藻丝生长,膨大藻丝的形成与成熟,壳孢子放散附着等方面未见有明显的影响。2.使用贫瘠海区的自然海水培养游离丝状体,除需添加氮、磷肥之外,还需加入适宜的微量元素(如铁等),这对丝状体的发育是必需的。用加铁的培养液培养游离丝状体,它的颜色与不加铁的略有不同,通常是带褐色,即使用4500Lux 的强光培养,丝状体也不出现桃红色。3.条斑紫菜丝状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造成培养液 pH 上升,通常在接种后半个月内,培养液的 pH 就由原来的7.80—8.20(自然海水8.10—8.20,加入含有柠檬酸铁的营养盐后,都下降0.20左右)上升到8.98—9.24,此后基本上保持在这一范围之内。这样高的 pH 值,游离丝状体仍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所形成的壳孢子能正常地放散并萌发成小叶状体。在 pH 8.98—9.24的培养液中生活了一年多的游离丝状体也未见有任何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2.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胺预处理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下降,POD和APX活性略有升高;而一定浓度的腐胺和亚精胺预处理逆转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CAT和POD活性,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APX活性影响不显著.表明SOD活性的下降是黄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一种主要表现,多胺通过影响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参与黄瓜植株弱光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23.
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盐胁迫下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耐盐性状提供基因位点和连锁标记。【方法】以小偃54×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检测调控小麦苗期MRL、     RDW、SDW和TDW及其相对性状的QTL位点。【结果】共检测到调控小麦苗期4个性状及其相对性状的25个QTL位点,分布在1A、2A、2D、3A、4A、4B、5B、5D、6B、7A和7B共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在4.4%-25.5%。其中有15个QTL位点成簇分布于3A、4A、4B、5B、5D染色体的5个遗传区间,其余10个QTL位点各自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区段。检测到的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位点分别位于3A染色体的Xgwm497.1-Xcfa2193和4A染色体的Xbarc78-Xgwm350.1。【结论】多数调控小麦耐盐性的QTL位点成簇分布于3A、4A、4B、5B和5D染色体上,3A染色体的Xgwm497.1-Xcfa2193和4A染色体的Xbarc78-Xgwm350.1携带所有5个贡献率在10%以上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24.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中多胺含量、抗氧化酶活性、O2ˉ 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添加0.05 mm ol·L-1 Spd,可促进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缓解低氧胁迫的伤害;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多胺含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0.05 mmol·L-1外源Spd可明显提高植株体内Spd和Spm含量,降低Put含量,提高(Spd + Spm)/ Put比值,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O2ˉ 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植株对低氧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25.
为有效防除节节麦和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除草剂,我们开展了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防除冬小麦田恶性杂草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小麦返青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药后30d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株防效可达50.0%~72.5%,药后45d对婆婆纳、播娘蒿、猪秧秧和荠菜鲜株防效可达67.2%~95.8%,对节节麦鲜株防效可达81.3%。说明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可有效防除节节麦和一年生阔叶杂草,能够达到小麦返青后的最佳除草效果。同时田间调查显示该混配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26.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和津春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 mmol/L、25mmol/L、50 mmol/L、75 mmol/L、100 mmol/L)NaC l处理对黄瓜幼苗植株生长、叶片萎蔫指数、盐害指数和幼苗存活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品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功能叶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高浓度(75mmol/L、100 mmol/L)NaC l处理下,两品种叶片的盐害指数和萎蔫指数均升高,幼苗存活率下降,在同等盐胁迫条件下,津春2号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长春密刺,植株受到的伤害更明显,表明津春2号对盐胁迫更敏感,长春密刺耐盐性相对较强。25 mmol/L NaC l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变化不显著,而NaC l浓度继续升高时,生物量急剧下降,表明25 mmol/L是本试验条件下黄瓜盐伤害的参考临界点,而100 mmol/L则达到了黄瓜幼苗生长的极限盐浓度。  相似文献   
27.
现阶段,随着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鸡呼吸道鸡病作为其中之一,严重影响到鸡群的健康生长,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极易导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做好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着重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用亚精胺(Spd)处理了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并对根系中的活性氧及保护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氧处理后黄瓜幼苗根系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活性氧生成速率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都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Spd处理后,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根系中的MDA、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弱。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H2O2的含量变化与过氧化物酶(POD)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用亚精胺(Spd)处理了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并对根系中的活性氧及保护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氧处理后黄瓜幼苗根系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显著升高,活性氧生成速率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都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Spd处理后,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根系中的M DA、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弱。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H2O2的含量变化与过氧化物酶(POD)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通过多年多点小麦白粉病防治适期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分析,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为:病害发生一般年份为小麦拔节期,病害流行年份或高感品种种植区为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此项技术在1989-1990两年间的应用面积分别为9万余亩和15万余亩,各占当年应防面积的40.9%和81.5%.两年39个点的数据统计表明,适期防治的防病、保产作用大,适期一次防治比常规一次防治平均可增产5.9%,亩增收21.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