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6篇
园艺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朱秋珍  王维赞 《广西蔗糖》2005,(2):22-23,29
桂引9号(原名MEX105)是1996年从墨西哥引进,1997—1998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二年室内外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1999—2002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桂引9号蔗茎产量667m^2平均为5459kg,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4464kg增产995kg,增产率为22.28%;蔗糖分分析结果三年18次(11月至次年元月)桂引9号平均为15.96%,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14.36%提高1.60个百分点。2002—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桂引9号667m^2平均蔗茎产量为6153kg,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5488kg增产665kg,增产率为12.11%;蔗糖分分析四年12次(11月至次年元月)桂引9号平均为16.08%,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14.93%提高1.15个百分点(绝对值,下同)。  相似文献   
52.
施用糖厂酒精废液对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厂酒精废液含有可供甘蔗吸收的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和锌等多种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很好的农用肥料。为了探讨通过把新鲜的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蔗田施用而达到消除环境污染和变废为宝,降低甘蔗成本的双重目的,2005年采用不同用量酒精废液进行新植试验。结果施用酒精废液45t/hm2、75 t/hm2和105 t/hm2处理的甘蔗产量平均分别为141.48 t/hm2、146.35 t/hm2和144.30 t/hm2,比不施肥(CK1,下同)处理增产24.58%、28.87%和27.06%,比常规施肥处理(CK2,下同)增产0.20%、3.65%和2.20%。CK2甘蔗产量平均为141.19 t/hm2,比CK1增产24.33%。蔗糖分分析结果,施用酒精废液45 t/hm2、75t/hm2和105 t/hm2处理(11月~次年1月共3次)平均分别为13.27%、13.70%和13.50%,比CK1提高0.25、0.68和0.40个百分点,比CK2提高0.32、0.75和0.57个百分点。这些结果初步表明新鲜的酒精废液直接在蔗田上定量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3.
甘蔗黄叶综合症的RT-PCR检测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2年12月采自南宁的4个田间症状程度不同的样品作RT-PCR检测,结果表明,A1(粤糖93/159)、A2(粤糖93/159)、B1(CP88/1508)3个样品为阳性,确认田间发生的是甘蔗黄叶综合症(YLS),是我国甘蔗新病害。建议尽快对病害加以控制,并加强甘蔗引用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54.
甘蔗新品种灰色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9个主要性状,对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西45号,农林8号,新台糖23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CP80-1827等6个品种综合性状优异,可以进一步繁殖,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5.
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甘蔗砍收前1-2个月喷施,能激化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催化蔗糖的合成和运转,提高原料蔗糖分1.56%,每公顷增产蔗茎7.44吨,明显地提高糖厂和蔗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6.
引进甘蔗新品种主要性状及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2007~2008年度引进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甘蔗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并对其生态适应性作出评价,旨在为甘蔗品种审定、繁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蔗茎产量、含糖量存在年份间和地点间的显著差异,品种、年份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参试品种中粤糖96/86、台糖98/0432、C1-2003、园林9号、台糖98/2817、Z4-2004、福农15号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表现增产,CP 84/1198、福农15号、台引2号、赣蔗18号、园林7号、园林6号蔗糖分优于对照,福农15号、C1-2003、粤糖96/86含糖量优于对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1-2003、Z4-2004、粤糖96/86、园林9号、台糖98/0432等品种高产高含糖量且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可进一步扩大生产应用。福农15号中产高含糖量,台糖89/1626中产中含糖量,但表现不够稳定,可在适宜的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该套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甘蔗单作(对照)和甘蔗套种马铃薯2种栽培模式,每种种植模式分为根际区和非根际区进行土壤采集,即甘蔗单作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及甘蔗套种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利用传统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甘蔗养分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套种区甘蔗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93%、12.32%、6.40%和8.92%(P< 0.05,下同);非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50%、56.01%、48.31%和51.52%;套种区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套种区土壤的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区,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单作区;土壤细菌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指数则与单作区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套种提高了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及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其他未知真菌类群的比例,降低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杆菌属门(Patescibacteria)及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比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其中土壤细菌群落中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群落中的子囊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担子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套种显著降低了苗期甘蔗对磷和钾的吸收量,对生长后期甘蔗的养分吸收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用养结合,是较合理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58.
桂引9号(原名MEX105)于1996年从墨西哥引进,1997~1998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两年室内外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1999-2002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桂引9号蔗茎产量667 m2平均为5 459 kg,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4 464 kg增产995 kg,增产率为22.28%;蔗糖分分析结果:3 a 18次(11月至次年1月)桂引9号平均为15.96%,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14.36%提高1.60个百分点.2002-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桂引9号667 m2平均蔗茎产量为6153 kg,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5 488 kg增产665 kg,增产率为12.11%;蔗糖分分析4 a 12次(11月至次年元月)桂引9号平均为16.08%,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14.93%提高1.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9.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地下滴灌对几个桂糖新品种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便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每个品种种一个小区,各小区都分为滴灌和不滴灌(对照)2个处理,采用对比法设计,不设重复.[结果]滴灌处理平均产量115.91 t/hm2,比对照96.18 t/hm2增产19.73 t/hm2,增长20.5%,差异极显著;品种间产量最高的是GT31,其次为GT34,所有桂糖新品种均高过对照种ROC22.滴灌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68%,比对照14.83%少0.19%(绝对值),差异显著.滴灌处理的经济效益极显著,较对照增长15.2%;品种间滴灌效益增长率最高的是GT31,最低的是ROC22,所有参试桂糖新品种滴灌效益增长率均高过ROC2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甘蔗产量极显著高于非滴灌的对照,经济效益极显著,而甘蔗蔗糖分则略有下降;几个参试桂糖新品种对水分的敏感性超过对照种ROC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