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研究以东北设施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常规施肥量+常规灌溉量(WF)、常规灌溉量+80%常规化肥量(W80%F)、80%常规灌溉量+常规肥处理(80%WF) 3个处理,系统研究了减水减肥对设施菜田黑土无机磷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肥处理相比,连续4年减水减肥处理后土壤有效磷含量略有增加,减水处理有效磷含量高于减肥处理有效磷含量;同一处理,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各形态无机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8-P、O-P、Fe-P、Ca10-P、Ca2-P、Al-P,且呈现随剖面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趋势,各形态无机磷中Ca8-P、Al-P占比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Ca2-P、Ca8-P、Al-P、Ca10-P、Fe-P与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形态无机磷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大小:Ca2-P>Al-P>Ca8-P>Ca10-P>Fe-P>O-P。  相似文献   
82.
不同藜麦品种(系)在寒旱山区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寒旱山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藜麦品种。以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系)在天祝县松山镇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藜麦品种(系)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为1 529.02~3 391.76 kg/hm2,其中LYLM-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91.7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陇黎4号分别增产13.79%、20.98%;青藜4号、蒙藜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313.53、3 255.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分别增产11.16%、9.20%,较对照品种陇黎4号分别增产18.19%、16.11%;黑藜1号、GSQ-9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最差。综合评价认为,LYLM-5、蒙藜4号适宜在天祝县松山镇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3.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寒旱山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作物之一。为探索藜麦生产中利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实现藜麦绿色生产,以陇黎1号为指示品种,选用8种不同成分的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在不改变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复合有机生物菌肥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有机质≥20%,总养分≥15%(5-6-4),中量元素≥5%(2-1-2),微量素≥2%(Fe+多效唑+Mn+Se),有效活菌数CFU≥5亿个/g,水分≤30%,微生物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1 800 kg/hm2时,藜麦折合产量最高,为3 048.94 kg/hm2,较常规施肥(基施尿素60 kg/hm2、磷酸二铵28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增产74.29%,增产极显著;株高最高,为208.73 cm,较常规施肥高5.87 cm;单株粒重较重,为57.98 g,较常规施肥增加33.46 g;单株分枝数较常规施肥少0.5个;生育期与常规施肥相同,均为168 d。在天祝寒旱山区藜麦生产中,建议施用复合有机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 1 800 kg/hm2,有利于实现藜麦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84.
选用甘肃武威市黄羊镇天祝移民点主推的6个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玉米对不同灌溉制度(蒙头水;蒙头水+拔节水;蒙头水+拔节水+灌浆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灌浆期水分消耗主要分布在20~40cm土层;不同品种玉米耗水量以‘中单909’最高(434mm),‘登海605’(411mm)次之,‘郑单958’(352mm)最低。低灌水‘浚单20’和高灌水‘先玉335’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29和28.9kg/(hm~2·mm),中灌水‘郑单958’和高、中灌水‘登海605’次之,分别为28.2和27.8kg/(hm~2·mm),低灌水‘中单909’的最低,为22kg/(hm~2·mm);高灌水‘登海605’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0和11.4t/hm~2,分别较低灌水处理增产13.0%和14.2%;而‘郑单958’和‘浚单20’高灌水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0.1和10.2t/hm2,与低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甘肃武威市黄羊镇天祝移民点,‘登海605’和‘先玉335’灌蒙头水+拔节水+灌浆水可以获得高产,‘郑单958’和‘浚单20’仅灌蒙头水即可稳产。  相似文献   
85.
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全膜起垄侧播(地膜全覆盖种在垄的两侧,双行)、半膜起垄顶播(覆盖垄,不覆盖垄沟,种在陇上,单行)、全膜起垄沟播(全部覆盖,种在垄沟,单行)和露地起垄顶播(CK)(起垄,种在陇上)4种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覆膜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促进马...  相似文献   
86.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类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但由于养殖户对该类药物的长期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建立高灵敏、低成本和高通量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方法,对于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各种免疫分析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同时也比较了各种免疫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免疫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倒伏是影响胡麻高产优质的因素之一,有效防止倒伏是目前胡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喷施清水作对照(A0),研究了胡麻现蕾期和盛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50 mg·L^(-1)(A1)、100 mg·L^(-1)(A2)、150 mg·L^(-1)(A3)对籽粒产量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叶面喷施可以明显降低胡麻的株高和重心高度,全生育期分别降低了8. 91%和10. 6%。胡麻植株茎粗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其中A3处理的茎秆最粗,较A0处理显著增加24. 3%。在胡麻现蕾期,各处理的茎秆壁厚最大,此后逐渐递减,A1处理在青果期和成熟期的壁厚最大,比A0处理显著增加11. 8%和14. 9%。A2处理对胡麻青果期和成熟期茎秆抗倒伏指数的影响较大,较A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0. 0%和25. 3%。相关分析表明,胡麻青果期株高、重心高度与茎秆抗倒伏指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成熟期壁厚和茎粗与茎秆抗倒伏指数有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胡麻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顺延表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成熟期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A2处理的最多,分别较A0处理增加12. 3%、8. 43%。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下胡麻的籽粒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A2> A3> A1,A1、A2、A3增产率分别为10. 0%、17. 9%和13. 9%。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100 mg·L^(-1)多效唑是最佳喷施浓度,在增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增强胡麻的抗倒伏能力,是较适宜的防倒增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8.
89.
马克思基本理论及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迫切要求我国农地制度必须改革.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角度出发,论述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正确破解3个根本问题,即所有权问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问题以及农业经营形式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90.
四环素类抗生素一类广谱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长期的违规滥用,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以及环境中大量残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急需建立简单、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分析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势已成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已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应用的放射性免疫、酶联免疫、胶体金免疫层析以及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免疫分析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