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生长和发育,使株高、茎粗、节间数、单株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增加,底荚高度降低,能促进早结荚,使植株重心降低可抗倒伏,同时也促进了根瘤的发生,且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最多,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最好,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粗壮,增加了有效结荚数和产量;精甲·咯菌腈包衣处理的收获株数最多,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最高;阿维·多·福化学药剂处理大豆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2.
为探究万山群岛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构建万山群岛渔业生物简要食物网,于2021年秋季(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万山群岛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结构特征,并计算了其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万山群岛海域鱼类δ13C值变化范围为-21.23‰(鲻Mugil cephalus)~-14.00‰(黑边布氏鲾Eubleekeria splendens),均值为(-16.96±0.41)‰, δ15N值变化范围为9.93‰(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14.83‰(截尾白姑鱼Pennahia anea),均值为(12.52±0.34)‰,鱼类的营养级变化范围为2.54~3.98,平均营养级为3.30。鱼类的δ13C变幅(CR)为7.23,δ15N变幅(NR)为4.90,凸多边形总面积(TA)为23.64,矫正后的标准椭圆面积(SEAc)为3.73,平均离心距离(CD)为1.30,平均最邻近距离(MNND)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为0.24。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可将万山群岛...  相似文献   
153.
甘蓝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onglutinans, FOC)引起的。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是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本研究中,为明确FOC中一种β-葡萄糖苷酶在其生长发育和致病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split-marker同源重组技术对该病原菌中一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Foglu1)进行敲除与回补,分析野生型菌株与ΔFoglu1敲除突变体菌株、ΔFoglu1-C回补菌株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在细胞膜胁迫试验(0.05%SDS)中,ΔFoglu1突变体生长5 d后的菌落直径与野生型相比降低19.6%,推测Foglu1基因对病原菌细胞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氧胁迫试验(0.1%H2O2)中菌落直径比野生型减小14%,表明ΔFoglu1突变体比野生型对氧胁迫更加敏感;ΔFoglu1突变体产孢量较野生型降低约22.3%,说明Foglu1基因影响FOC的产孢能力;在接种寄主甘蓝时,发现接种ΔFoglu1菌株的甘蓝植株初期发病缓慢,接种后第8天的病情指数比接种野生菌株的低...  相似文献   
154.
实验针对虾饲料颗粒对气力输送自动饲喂系统管道的磨损开展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计算流体模型与离散元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耦合求解,探究气力输送自动饲喂系统提升管角度与入口风速对弯管内法向与切向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管角度对法向和切向累积接触能影响不大,较大提升管角度可显著减小管道切向磨损面积;入口风速对法向和切向累积接触能影响较大,且较小入口风速可显著降低管道法向磨损面积。研究结果可为虾饲料自动饲喂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5.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56.
张俊玲  万丽婷  王腾 《现代园艺》2023,(11):155-157+72
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江河山林草原等特定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和文化信仰中产生并发展的,一旦离开这一生存空间,将成为无根之木。生产方式的变更、居住空间改变、传统文化转型等场域剥离现状,导致渔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以为继。以鄂伦春族为例,从非遗本体与聚落空间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整理非遗本体结构组成和保护现状,解构非遗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探究鄂伦春传统聚落空间与文化生态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机制,推动渔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57.
玉米新品种邯玉金环九号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本文作者对玉米栽培新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邯玉金环九号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8.
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68.16 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逐年增加,穗粒数逐年下降,千粒重变化不大;株高逐年升高,生育期逐年缩短。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弱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作用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作用均为负值。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但株高的作用微弱。回归分析显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决定产量81.30%的变异,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促进三要素协同发展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针对河北省气候和栽培管理变化,选育穗数650万/hm2左右、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