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探究栓皮栎、锐齿槲栎一年生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夏季高温胁迫的响应,以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间的关系,为高温条件下的栎类幼苗培育和耐热性树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2种栎树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温度梯度:27 ℃(对照,CK)、35 ℃(HT1)、42 ℃(HT2),在人工气候模拟室进行连续8 d(每天固定6 h)的高温胁迫处理。观测分析高温胁迫对2种栎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y、NPQ、YⅡ、qP)、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结果  (1)2个高温处理均未影响2种栎树幼苗叶片的光系统Ⅱ活性(Fv/Fm)和天线色素的光能耗散(NPQ)。随高温胁迫程度提高,2种栎树幼苗通过抑制PSⅡ反应中心电子流动(qP)、降低实际量子产率(Fy、YⅡ)、削弱电子传递速率(rETR)等手段来适应高温逆境环境。(2)高温胁迫能显著影响2种栎树Pn、Gs和Ci。35 ℃时,2树种Pn、Gs和Ci均显著降低;42 ℃时,2树种Gs均不升高,而Ci均呈上升趋势。解除高温胁迫后,除栓皮栎HT2组外,各项气体交换参数基本恢复初始数值。此外,高温胁迫对栓皮栎Gs和Ci影响更为显著。(3)在HT1高温处理下,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受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在HT2高温处理下,对2种栎类幼苗光合作用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  结论  (1)2种落叶栎幼苗光合作用的内在调控机制与升温程度相关。(2)2种落叶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光合能力均降低,但锐齿槲栎幼苗在高温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潜力,对高温胁迫的耐性比栓皮栎幼苗强。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燕麦在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危害后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和大麦黄矮病毒后不同时间(0 d,7 d,14 d,21 d,28 d,35 d)叶片内抗氧化防御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及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危害时间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蚜虫+BYDV处理在接种后35 d丙二醛含量达到对照的1.4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35 d较对照高14.36%,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先上升后下降,分别在接种后21d和14 d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8.78和1.73倍;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类氧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35 d分别较对照高36.33%和203%。和蚜虫处理相比,蚜虫+BYDV处理造成的损伤更大,丙二醛、抗氧化防御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类氧化酶活性变化更剧烈。本研究结果为探讨BYDV与燕麦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为解决江西某钨矿区钨及其他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在不同pH (3.1,4.5,5.8)酸雨条件下,添加稻壳生物炭(BC)、天然沸石(ZE)、稻壳生物炭—天然沸石(CO)改良剂对土壤Pb、Cd、W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酸雨增加了重金属的溶出风险,pH越低,风险越大。添加BC、ZE、CO有效提高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平均分别使得淋溶液pH增加0.53,0.23,0.58个单位,使得淋溶后土壤pH增加0.27,0.09,0.17个单位。在pH=4.5和pH=5.8模拟酸雨后,生物炭联合沸石处理Cd和Pb的淋溶总量明显低于未处理土壤,相较于空白分别降低32.1%,38.0%和36.0%,32.7%。W和Cd、Pb不同,在模拟酸雨pH=3.1条件下,添加改良剂对W淋溶总量均无显著影响,在模拟酸雨pH=4.5和pH=5.8时,单独施用生物炭处理使得W淋溶总量分别增加44.3,53.8 μg/L,但生物炭联合沸石处理使得W淋溶总量分别降低6.0,7.1 μg/L。综合来看,生物炭—沸石能更有效同时防止酸雨条件下污染土壤Pb、Cd、W的淋溶流失,可为后期钨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对6个紫菜品系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2对引物中,有6对能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多态性条带,共扩增出141条谱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达94.33%.基于引物扩增结果计算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不同紫菜品系间存在差异.UPGMA、NJ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品系Y001和Y-L0602遗传相似系数高,聚为一类;条斑紫菜和坛紫菜遗传重组品系Y-H034和H-Y035聚为一类,之后与Y-H017品系聚集;坛紫菜H017品系与其他供试品系遗传距离较远,聚类在最外侧.各品系间遗传距离与其选育方法有关,筛选获得的遗传重组后代表现出与条斑紫菜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6.
沟域经济是一种新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北京市发展沟域经济的生态建设驱动、特色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业带动、水域建设启动、创意产业、多产业综合发展的6种发展模式。"沟域经济"的核心就是以山区沟域为载体,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各异、产业高度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以点带面、多点成线、产业互动,最终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7.
张毓  王苗苗  张雪  赵世伟 《园艺学报》2013,40(5):933-942
 在对华北和东北地区杓兰属(Cypripedium L.)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基础上,应用数量分类学 中的Q 型聚类分析法对38 份杓兰代表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并对20 个形态性状进行R 型聚类分析和主成 分分析。Q 型聚类分析将这38 份样品在Lq1 = 0.25 水平分为山西杓兰群和其他杓兰群两个类群,在Lq2 = 0.155 水平将其他杓兰群分为3 个亚群,结果显示大花杓兰(C. macranthos Sw.)与山西杓兰(C. shanxience S. C. Chen)亲缘关系最远,中间过度类型多为大花杓兰与黄囊杓兰(C. calceolus L.)之间的天然杂交后 代。R 型聚类分析树系图显示各性状分布较为分散,相互独立。主成分分析表明20 个性状特征综合成的 9 个主成分中前5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80.81%,结合其与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影响力大的13 个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68.
我国育成苹果品种的系谱分析及其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51—2019年我国报道育成的273个苹果品种(不含砧木)的资料,对这些苹果品种的亲本组成及亲本选配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绘制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图,以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苹果的育种成果。在我国选育的273个苹果品种中,通过杂交获得的品种最多(145个,53.11%),其次是芽变品种(111个,40.65%),实生选育品种(15个,5.50%)和诱变品种(2个,0.73%)。根据品种特性分类,育成苹果品种中,红皮品种最多(240个,占87.91%),其次是绿皮品种(19个,6.96%)和黄皮品种(14个,5.13%)。大果(≥200 g)、中果(100—200 g)和小果(≤100 g的小果)品种分别占57.14%、35.53%和7.73%。果实成熟期早、中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54%、32.97%和42.49%。273个育成的苹果品种中,有耐贮品种(83个,30.40%)、抗寒品种(78个,28.57%)、短枝型品种(34个,12.45%)、柱型品种(8个,2.93%)和红肉品种(4个,1.47%)。分析亲本来源明确的262个品种,表明这些品种由103个亲本育成,包括3个国内地方品种,63个国外引进品种和37个衍生品种。通过系谱分析发现,苹果骨干亲本为‘富士’‘金冠’‘元帅’和‘嘎啦’,分别衍生104、64、36和24个品种。杂交和芽变是选育苹果品种的主要途径,亲本性状优良或不同地理来源的亲本组合更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剖析我苹果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技术在系谱分析上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为制定苹果育种计划和亲本的选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9.
为原核表达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NX49株截短NP融合蛋白并以此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BPIV3截短NP蛋白基因序列并克隆至p 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后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并优化检测BPIV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成功表达出截短的NP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优化结果如下:抗原包被浓度为4μg/m L,37℃包被1 h后4℃过夜,待检血清以1:80倍稀释37℃孵育1 h,5%脱脂乳37℃封闭1 h。二抗以1:5 000倍稀释37℃孵育1 h,TMB显色时间为15 min。以该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其特异性为97.4%,敏感性为95.3%,批内、批间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试验成功建立检测BPIV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良好的重复性及敏感性,为开展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正>青虾"太湖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于201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淡水虾类新品种(GS-01-009-2017)。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抗病力强等优势,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有效地解决了青虾种质退化问题。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项目组于2014-2018年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开展苗种扩大生产和中试试验,在专题试验、分析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135"育苗技术管理模式,即1个基本点、3个环节、5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