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米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采集不同大米样品蛋白质的光谱图,并提取蛋白质官能团的特征值在波长785,910,1020,1040nm处的吸光度。通过不同建模方案的比较,最终采用非线性幂函数曲线,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出光谱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稻米品质评价方法尚处于依靠肉眼观测阶段,如何按照国家实施的评价标准,通过外观品质的指标参数对不同品种稻米划分等级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为此,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对大米的外观品质进行研究,在参照国家稻米外特性评价标准基础上,将各品种稻米划分等级,最后利用神经网络建立检测模型,从而为预测未知米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LJ02诱导黄瓜抗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和作用机制,分别测量了LJ02的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的诱导持效期、最适使用浓度以及最佳施用方法,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法测定了LJ02诱导处理后黄瓜根部和叶部组织中分别表达PR1a蛋白、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的抗性基因PR-1、PR-2、PR-3、PR-9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LJ02诱导黄瓜抗灰霉病菌的持效期在7 d左右,且原液与1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灌根施用效果最佳。LJ02发酵上清液可诱导PR-1、PR-3、PR-9的表达,LJ02菌体悬浮液可诱导PR-1、PR-2、PR-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诱导黄瓜抗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田间试验发现,用LJ1发酵上清100倍稀释液喷施黄瓜幼苗,在施药后14 d时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可达83.45%。为研究LJ1防治病害的作用机制,用LJ1发酵上清100倍稀释液喷施黄瓜幼苗,测定黄瓜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与诱导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和信号分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并检测了苗期根围土壤中真菌的动态。结果显示,经过LJ1发酵液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和水杨酸的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一个骤增的过程,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并且7 d后土壤中的可培养真菌数量急剧减少。说明LJ1发酵液中有诱导黄瓜产生抗病性的物质,并且诱导后分泌的抗性物质对真菌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15.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瓜类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为了解LJ1菌株对动物及人的安全性,测定了该菌株发酵液对实验鼠的急性毒性,以及处理后小鼠体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及6种血相指标。结果发现:LJ1菌株发酵液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和对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均为"低毒"级(LD50>4 640 mg/kg); 处理3 d后,小鼠血清中AST、ALT和ALP 3种酶的含量及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14 d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LJ1发酵液灌胃处理初期对小鼠的脏器功能有一定影响,但14 d后其对脏器的影响可逐渐恢复。因此推断LJ1发酵液对动物机体安全,该菌株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为生防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J02菌株能够诱导黄瓜等植物产生免疫抗病反应。本研究从生防菌LJ02中分离鉴定具有激发植物免疫活性的蛋白分子,通过验证其功能,进一步解析免疫蛋白的免疫信号通路。【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处理LJ02菌株发酵液,离心获得LJ02蛋白粗提物,将其经凝胶层析后再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收集不同峰值处的蛋白组分。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靶标进行活性组分的筛选,从而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组分。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分析活性组分后发现,在组分F-23中含鞭毛蛋白(flagellin,FlgLJ02)。将鞭毛蛋白FlgLJ02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经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HR)和抗病试验验证其免疫功能。为确定其主要免疫信号通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ethylene,ET)途径的相关合成酶基因ICS1PAL、ACS1以及免疫相关抗性基因NPR1PR-1EIN2EIN3,通过免疫相关抗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解析鞭毛蛋白FlgLJ02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结果】HPLC层析分离出贝莱斯芽孢杆菌LJ02菌液产生的60个外泌蛋白组分(F-1—F-60),免疫烟草接种TMV后,观察分析发现组分F-20、F-23、F-41、F-44具有显著的免疫抗病效应,其中组分F-23抗TMV效果最为显著,其抑制率为81.7%。经过质谱数据分析发现该组分包含鞭毛蛋白FlgLJ02等7种物质。选择鞭毛蛋白FlgLJ02为研究对象构建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后破碎细胞,获得粗提蛋白。将粗提蛋白过柱、透析纯化后的FlgLJ02渗入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var. xanthi)叶片,24 h后能观察到过敏性坏死反应。将FlgLJ02稀释为终浓度50、100、200 μg·mL -1的稀释液后预处理珊西烟叶片,24 h后接种TMV,其对TMV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65.6%、76.1%、88.1%。用鞭毛蛋白FlgLJ02处理珊西烟,其SA途径和ET信号途径的免疫抗病相关基因ICS1PALNPR1PR-1ACS1EIN2EIN3的相对表达量在24—48 h均显著上调。【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LJ02外泌的鞭毛蛋白FlgLJ02可以激发珊西烟植株的免疫防御反应,提高烟草植株对T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剂量的生防菌剂BG3对黄瓜幼苗农艺性状表现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了生防菌BG3对黄瓜生长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生防菌剂BG3能够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但相同剂量的BG3制剂对不同指标的影响效果却不同;通过利用TOPSIS方法对各处理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防菌剂BG3对黄瓜苗总体具有促生效应,在黄瓜生产中,可采用1kg土∶100mL生防菌剂BG3混合来处理播种土壤,以保证黄瓜苗期的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19.
草莓番石榴原产巴西,其果实、叶片和植株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目前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已有栽培。番石榴单须瘿蚊Elachypalpus psidii Maia&Nava和巨叶瘿蚊Dasineura gigantea Angelo&Maia是仅知的两种在南美洲严重为害草莓番石榴的害虫,在我国需要被考虑列为潜在的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本文在国内首次详细描述了这两种瘿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为害特点等,以期为这两种番石榴害虫的鉴定提供依据,并使读者了解其经济重要性,为这类害虫的进一步研究、检疫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放线菌HJG-5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肉桂栗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castaneus)。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其固体发酵基质,优化发酵条件,研制了两种不同的剂型,并测定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 HJG-5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米粉,固态发酵优化配方为:麦芽糖(碳源)50 mg/g,胰蛋白胨(氮源)50 mg/g,接种量0.8 mL/g,培养时间120 h,pH 7.5;菌剂的助剂优化配比为:高岭土(载体)100 mg/g,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散剂)20 mg/g,海藻酸钠(保护剂)20 mg/g,研制出粉剂和颗粒剂两种剂型。盆栽防治试验显示,施用7 d和14 d后,粉剂和颗粒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60%以上;施用28 d后,两种剂型对病害的防效达50%以上,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但又显著低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放线菌菌株HJG-5生防剂型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及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