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不同来源的62份甘蓝型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采用前9个指标(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每果粒数、千粒重)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9.2%(株高)~36.2%(单株产量),材料间差距较明显,类型较广泛;按累积贡献率≥85%的标准,筛选出角果数因子(λ1=2.737)、角果长因子(λ2=1.899)、一次分枝部位因子(λ3=1.461)、籽粒因子(λ4=0.950)和一次分枝数因子(λ5=0.922)共5个主成分,其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8.53%,可以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量;在遗传距离为1.02处,参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其遗传距离大小依次为:第2类(O.764)〉第3类(O.686)〉第1类(O.612)〉第4类(O.511)〉第5类(O.242)。  相似文献   
32.
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贵州省1998-2000年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了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HSC值与平均产量(X)呈极显著相关,与变异系数(C.V)值呈显著相关;在1998-2000年两轮交替的13个油菜品种中,黔油14号的HSC值分别为:73.06%,115.87%,均居首位。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33.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对2002~2003年度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黔油5A×2345的综合性状最好(r=0.856),其次是组合黔黄303A×2362(r=0.848),3186A×2478组合的综合性状最差(r=0.618);(2)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株高>主花序长度;(3)油菜籽含油量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为0.665;(4)4个甘蓝型油菜新核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序为黔油5A>24A、黔黄303A>3186A;10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利用潜力序为2345、2358、2362>2319>2405>2410、2478>2482>2466、2467.  相似文献   
34.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黔油14号(黔杂96007)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10.84-12.4万株/hm^2;纯N施用量117.9-177.85kg/hm^2(即尿素256.32-386.64kg/hm^2);P2O5施用量152.16-171.84kg/hm^2(即过磷酸钙951-1074kg/hm^2);K2O施用量234.63-305.37kg/hm^2(即氯化钾391.05-508.95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1:1.7。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35.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 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6.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演变及其特点 日本的Tokumaso(1951)和Nish(1958)曾经先后发现萝卜的雄性不育株,并证明是由隐性核基因控制的[1].Ogura进而在1968年获得了由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新的萝卜雄性不育系,简称Ogncms[5].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黔油2AB与4019AB、117AB、陕2A间的恢保关系测定结构表明:甘蓝型双低油菜黔油2AB与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4019AB的保持性相近,但恢复关系不同:黔油2AB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17AB的恢保关系存在着明显差异;黔油2AB与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保持系间互换保持后,其F1的不育株比例相对黔油2AB来说从50%提高到85%~90%,相对陕2A来说不育性的稳定性和不育度得得到了明显加强,但二者的恢复关系不同。经试验结合研究分析表明:黔油3AB的不育源与以上几大类型不育材料不同,是一种甘蓝型油菜双低新型不育源。  相似文献   
38.
用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432A与双低恢复系黔油114C测配,通过单株成对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3114,于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1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产量达3 889.5 kg/hm2 ,平均产量2 435.85 kg/hm2 ,较对照品种秦油2号增产17.86%,且早熟5 d;在长江流域区试中最高产量达3 210.0 kg/hm2 ,平均产量2 172.15 kg/hm2 ,较对照中油821增产5.26%,且早熟2 d;表现出丰产、稳产、中早熟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中高海拔地区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贵州省近年培育和引进推广的优秀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综合分析表明,油研6号确具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和对油菜菌核病抗(耐)性较强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极佳的品种。一般每公顷产2100公斤左右,明显高于油研1、2号,中油821和蜀杂1号,与(?)油2号、油研5号产量相当,对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优于油研1、2号,蜀杂1号和中油821,含油量、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1.43%、0.89%、28.77μmol/g和67.34%,含油量及油酸含量均较油研1、2号高,芥酸、硫甙含量均低于油研1、2号,并符合国际双低高油酸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双低,高油酸,高产,稳产,抗(耐)病油菜新品种油研6号是通过杂交系谱集团定向选择的育种途径选育而成的。其杂交组合是根据育种目标严格亲本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有性杂交,F1采取多组合开放授粉方式,创造了天然复交机会,导入更多优良性状基因,为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基因源,在选择过程中,分离世代采取系谱法定向选择,加快了优系材料的纯化,随后采取山区离种植开放授精集团定向培育法,克服了因自交而引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