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直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未倒伏的下等管理水平的田块高,其产量分别高40.7%和55.8%,每角粒数多3.54和1.82粒。因此在油菜制种中,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油菜倒伏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2.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种皮主要色素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g之间,平均为3.65g,多数集中在3.4~3.8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黑色素类、高花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颜色等级与千粒重种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黑色素成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花色素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
甘蓝型优质油采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7,(6):61-63
通过品种间杂交,采取系谱法或系谱集团法选择定向培育;把田间选择与室内选择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地加强产量性状和抗病性选择,并把含油量与双低性状放在同等地位,始于中世代进行选择。采取选育,鉴定,示范,繁殖,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先后育成了低芥酸品种油研1号,双低品种油研2号和油研6号。  相似文献   
54.
“油研一号”系我所近年用黔油九号作母本,8208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中早熟常规优质丰产油菜新品种(原编号8507)。该品种在历年的系比、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中,单产均为第一名,平均单产分别较对照增产5.53~16.2%。在1987~1990年全省三年近5万亩40多点次的生产示范中,最高单产228公斤,点平单产125.35公斤,平均较当地对照增产18.15%。油研一号生育期与黔油九号相当,直播条件下205天,移栽条件下229天左右。含油量  相似文献   
55.
甘蓝型双低油菜不育系黔黄303AB主要性状及组合选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黄303AB是我所新培育的甘蓝型黄籽双低不育系.其植株高大、经济性状好、品质优良(芥酸<1%,硫甙<35 μmol/g);粒色为土黄色,黄籽株率在85%以上.该不育系为细胞核隐性核不育类型,恢复源广,容易配制出强优势组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1,(5):14-17
通过对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聚类和通径分析表明:油菜性状的表现主要受基因型制约,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它们是1个有机整体,其中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3个因素的产量作用大,且1次有效分枝位,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较大的正相关;而角果数则仅与一次有效分枝数成正相关。因此,油菜的选择育种和高产栽培,应在兼顾各性状相互协调的同时,主改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角粒数及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研究油菜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作用。并用统计学语言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可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7.
通过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了甘兰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油研1号”和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2号”。经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其丰产性好,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熟期适宜,抗逆性较好,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审定通过:列为贵州省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58.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研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出一套油研6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地区设置不同栽培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是主导因素;不同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而对产量发生影响;各栽培因素与产量及亩有效角果数呈一元二次回归y=a+bx+cx^2,各栽培因素与角粒数、千粒重呈直线回归y=a+bx;油研6号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密度为7000-9000株/亩,尿素追肥用量为15-25kg/亩,钙镁磷肥为25-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引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杂交培育的双低品系中双84004的分离筛选,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结合单株成对交筛选,育成恢复力好,配合力较高,丰产性好,品质性状优良的隐性核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黔油114C。  相似文献   
60.
油研2号是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高产油菜品种。历经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单产连年夺冠,并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已通过品种审定,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已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优品种,并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