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调查旨在从整体上把握辽宁省各阶段商品蛋鸡饲料的粗蛋白水平,为低蛋白日粮在辽宁省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调查收集了来自辽宁省内的蛋鸡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样品共248个,用于检测粗蛋白水平。结果显示:雏鸡、育成鸡、预产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配合饲料的平均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9.47%、16.22%、16.72%、16.93%和16.77%。雏鸡、育成鸡、预产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浓缩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折算为配合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8.30%、16.19%、16.53%、16.41%和16.56%。研究表明,辽宁省内的蛋鸡用商品饲料的平均粗蛋白水平与《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基本一致;但随着饲料营养研究深入以及低蛋白饲料配方理念不断推广,蛋鸡饲料的粗蛋白水平仍具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42.
试验分别利用产α-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以及β-甘露聚糖酶的功能性嗜酸乳杆菌对豆粕进行协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液料比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12.3%、发酵时间78.9 h、发酵温度36.8℃、液料比0.9 L/kg。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5.13%,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66.91%,半纤维素含量下降了24.93%,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发酵前的11.62倍,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下降了91.68%,脲酶活性下降了95.67%,植酸含量下降了83.87%,发酵豆粕中的活菌数为1.37×1010 CFU/g。研究表明,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能够有效增加豆粕的营养成分,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豆粕的利用率,为发酵豆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镰刀菌YL2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了镰刀菌YL2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确定该菌种的最适产酶培养基及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31.6 g/L、豆饼粉25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硫酸镁1.0 g/L、蔗糖酯1.45 g/L,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4、50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为80 mL、摇床转速225 r/min、接种量3%、培养温度30℃的最优产酶条件下培养6 d,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为分别6.72和84.36 IU/mL。  相似文献   
44.
旨在探究酰基载体蛋白在植物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传统PCR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一个线粒体型基因,命名为AhmtACP3。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基因的表达特性。该基因全长为8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390 bp,开放阅读框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543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该基因编码12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4.5345 k D,理论等电点为5.22,可能定位于线粒体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花生线粒体型ACP蛋白分成2个分支:AhmtACP1和AhmtACP2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AhmtACP3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hmtACP3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其次是子叶和根。AhmtACP3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5.
玉米、豆粕等饲料粮是我国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基础。农业农村部下发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推进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笔者对辽宁省30余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电话咨询、发放调研表、现场走访和座谈,对我省玉米、豆粕减量化替代技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6.
泽鹬流苏鹬勺嘴鹬铁嘴沙尖尾滨鹬阔嘴鹬红腹滨鹬反嘴鹬长嘴剑2006·1森林与人类翻石鹬尖尾滨鹬弯嘴滨鹬鹤鹬矶鹬金眶中杓鹬大滨鹬半蹼鹬黑翅长脚鹬forest&humankind2006·1小青脚鹬2006·1森林与人类灰尾鹬forest&humankind2006·1鹬类鸟体态、喙、腿和羽毛等会有所差异。有经验的观鸟者可以从下面的剪影识别出其中大部分2006·1森林与人类大部分鸟,但我们一般人做不到。有兴趣的话,对照前面的图片,看看你能辨别几种鸟?鹬类鸟,你知道多少?@袁晓 @姚毅 @王通~~…  相似文献   
47.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果柄强度和破壳力是花生力学特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以17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鲜荚果的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结实范围、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优异品系。结果表明:173个花生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变异广泛(4.35~11.68N),平均秧-柄脱落力(8.34N)大于果-柄脱落力(7.03N),13个品系在果-柄脱落力和秧-柄脱落力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立压,3个方向的荚果破壳力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花生品种(系)的荚果层高度显著高于小花生品种(系),荚果层厚度在大小花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荚果的果柄强度来源于果-柄之间的脱落力(r = 0.96,P<0.01);与对照相比,51份花生品种(系)在荚果和籽仁产量上均表现为增产;花生荚果力学特性的15个性状和产量、品质的9个性状分别综合成为5个和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73%和80.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果-柄脱落力、秧-柄脱落力、果柄脱落率、成熟荚果果柄强度、未熟荚果果柄强度是影响果柄强度的主要性状;最终筛选出19个果柄强度适中、增产的花生品种(系),为后续培育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8.
该研究主要针对辣椒的3种套种模式,即大豆-辣椒、玉米-辣椒、花生-辣椒。首先,运用数据拟合,探讨不同套种模式对辣椒的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其次,利用MATLAB,得到拟合图像;最后,得出不同比例套种下各种作物生物量、产量等的形势预测,为辣椒套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
脂肪酸去饱和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上脱氢形成双键.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RACE克隆等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两个FAB2基因,分别命名为AhFAB2-2和AhFAB2-3.其中AhFAB2-2全长为1387bp,ORF为1158bp,理论分子量为43.7 kD,理论等电点为5.69;AhFAB2-3全长为1452bp,ORF为1188bp,理论分子量为44.9 kD,理论等电点为6.37.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相似性依次为60.8%和57.2%;与大豆的相似性分别是62.3%和59.3%.这两个基因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KF358459和KF358460.  相似文献   
50.
植酸酶和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产植酸酶的嗜酸乳杆菌菌株,克隆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对重组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酶并测定所产酶液的酶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植酸酶液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植酸酶活性为984 U/mL,植酸酶的最适催化pH为4.5,最适催化温度为60℃。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6.4%。植酸酶液用胃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植酸酶液剩余85%的相对酶活,用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剩余29%的相对酶活。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嗜酸乳杆菌后续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