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176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88篇
综合类   1155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488篇
园艺   136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为提高宁夏高酸苹果生产基地规划的科学性,分析‘澳洲青苹’在各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调查国内‘澳洲青苹’种植区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宁夏各地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无霜期、活动积温和土壤类型等资料,分析‘澳洲青苹’对宁夏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由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适合,加之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生态条件适宜栽植‘澳洲青苹’;中部干旱带的北部地区热量资源略显不足,加之土壤相对贫瘠,较适宜栽植‘澳洲青苹’;而中部干旱带南部和南部山区由于无霜期短、活动积温显著不足等条件限制,不适合种植‘澳洲青苹’。研究结果可以为‘澳洲青苹’生产基地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喷射系统作为柴油机的“心脏”,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随着人们对柴油机智能化、强度化、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柴油机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而高压共轨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其已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为此,介绍了这种喷油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53.
王静 《山东农机化》2004,(12):16-16
4.活性氮化(软氮化)。这是一种较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的原料越来越多地采用无毒尿素。软氮化处理的温度不超过570℃,处理时间很短,仅1~3h,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处理时间明显缩短。软氮化处理后,零件变形很小,处理前后零件精度没有变化,力学性能提高很多。试验证明,40Cr钢经软氮化处理后比一般淬火、回火的抗磨能力提高约50%;铸铁经软氮化处理,其抗磨能力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54.
鼠笼型异步电动机是应用最广泛的设备,由于电动机直接起动时的冲击电流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7倍,特别是大容量电机直接起动会对电网及其它负载造成干扰甚至危害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在设计中通常采用降压起动的方法。如自耦降压起动、Y—△起动、串连电抗器起动等,这些起动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属于有级减压起动,在起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冲击电流,且不能频繁起动等。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开始推广应用一种新的起动设备———软起动器,它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把功率因数控制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微电脑控制,解决了起动…  相似文献   
55.
为考察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柴胡皂苷的效果,设计并制备了5种低共熔溶剂,筛选得到提取量最高的低共熔溶剂,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摩尔比、料液比、含水量、超声时间以及超声功率,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22%水的乳酸-氯化胆碱(摩尔比2∶1)、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18 min、超声功率330 W。在此条件下,柴胡皂苷提取量为16.25±0.42 mg/g,优于水提法(5.84±0.33 mg/g)和乙醇提取法(8.06±0.16 mg/g)。超声辅助-DESs柴胡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2、0.16 mg/mL,抗氧化能力高于柴胡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56.
为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物候期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2007—2022年西北地区地表温度数据及酿酒葡萄(赤霞珠、黑比诺、美乐和霞多丽)物候观测数据(萌芽期、开花期和转色期),对酿酒葡萄物候模型(积温模型,包含生长日度模型(growing degree day model,GDD)及葡萄开花转色期模型(grapevine flowering veraison model,GFV),BRIN模型、WE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模拟比较,选取最适模型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预测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酿酒葡萄物候期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芽期,BRIN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美乐和霞多丽,GDD5模型最适于黑比诺;2)开花期,GDD10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和美乐,GFV和WE模型分别适用于黑比诺和霞多丽;3)转色期,WE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黑比诺和美乐,GFV模型则最适于霞多丽;4)在SSP24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与2055—208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分别平均提前2 d与4 d;在SSP58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平均提前5 d,2055—2085年除了天山北麓地区的酿酒葡萄转色期因夏季高温影响而平均延后6 d外,其他酿酒葡萄物候期平均提前10 d,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高温是导致转色期延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障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生产优势地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7.
徐麦178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47. 1 特征特性 徐麦178属于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17 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5...  相似文献   
58.
半湿润雨养农业区油菜冠层反射光谱与覆盖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甘肃庆阳西峰为半湿润雨养农区典型代表,分析研究油菜营养生长阶段苗期、蕾苔期和生殖生长阶段初期开花始期的冠层反射光谱特征与其覆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几个时期油菜覆盖度与450、550、650、850、1650nm波段反射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尤其是蕾苔期,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研究了10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油菜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这10个植被指数同油菜覆盖度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性高于同单波段反射率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各时期最优的2个植被指数建立了油菜覆盖度线性及非线性回归监测模型,方程的拟合度都较好.苗期,线形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差异不大,蕾苔期,以线性方程拟合精度较其它方程高;开花始期则以指数模型拟合精度高.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 ...  相似文献   
60.
长期施氮肥对黄棕壤微生物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黄棕壤小麦-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调控因子,为科学施氮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始于2011年4个施氮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化学氮肥(NPK)和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NPKM),调查两季作物收获后土壤MBC和MBN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明确调控弱酸性黄棕壤中MBC和MBN变化的潜在因素。小麦和甘薯两季的结果表明:施氮肥降低了土壤MBC、MBN含量和蔗糖酶(SSC)、脲酶(SUE)活性,与NPK处理相比, NPKM处理增加了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养分[全氮(TN)和矿质态氮(MN)]含量,但施氮肥显著降低土壤p H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与小麦季相比,甘薯季土壤SOC和MN含量有所下降,而MBN含量和SSC活性有所升高。RDA和SEM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强化了MBC与MBN、SSC与MBC以及SUE与MBC之间的关联性;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p H、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碳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MBC、MBN含量和SSC、SUE活性,其中p H是调控土壤MBC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土壤SSC和SUE活性与MBC、MBN含量相互影响。长期施用氮肥降低了黄棕壤MBC、MBN含量和酶活性,化学氮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缓解生物性状的下降,土壤p H是影响MBC变化的主要因素,小麦-甘薯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强烈的碳代谢过程利于增加MB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