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21.
侧耳、金针菇蛋白质的测定及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人工栽培的5个侧耳菌株、6个金针菇菌株的盖、柄、伴和茎进行了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侧耳和金针菇不同品种间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评分、生物效价和营养指数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较侧耳高,其中金针菇的茎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2.
淀粉废液培养香菇菌丝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淀粉废液培养2株香菇进行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发现以淀粉废液为主要碳源液体培养香菇比玉米粉有优势,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23.
以真姬菇菌渣为主要基料,研究了不同配方对金顶侧耳(P.citrinopileatus)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配方中添加40%菌渣替代木屑效果最好。最佳配方为:菌渣40%+木屑40%+棉籽壳10%+麦麸10%。  相似文献   
24.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菇菇柄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水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法对双孢菇菇柄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双孢菇菇柄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水料比44.94∶1、提取温度30.53℃、提取时间30.58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最大提取率为20.15%。经过3次平行验证试验,证明该模型合理可靠,能够较好的预测超声波法提取双孢菇菇柄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25.
马齿苋种子催芽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齿苋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发芽速度慢,对其开发利用产生了很大阻碍。通过低温层积和GA3两种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催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低温层积和600 mg/L的GA3处理可有效破除休眠,使其发芽率达到最高水平,并提高了发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26.
以从植物根际分离筛选的生防蜡样芽孢杆菌BQ-4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蔗糖、豆饼粉和硫酸铵3个变量对芽孢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出了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BQ-4菌株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蔗糖、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1.67、39.80和19.95 g/L,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BQ-4菌株的芽孢产量达29.36×108 CFU/mL。   相似文献   
27.
28.
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容果"黄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的黄瓜植株生长速度与施化肥的植株基本相当,叶片较施化肥组厚,生物量更大;施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能降低雌花节位,提高雌花数、雌花节率、坐果率,黄瓜产量较施化肥提高15.5%;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的提高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黄瓜品质。  相似文献   
29.
以华北大黑鳃金龟蛴螬和双孢菇菌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饲料厚度、虫口密度和菌渣的不同处理及混配比例对蛴螬生长的影响,以期摸清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不但可行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的最佳饲料厚度为25 cm,最佳的饲养密度为44~56只/m2;双孢菇菌渣晾干后比腐熟菌渣和玉米秸秆糠粉都更适宜养殖蛴螬.  相似文献   
30.
黄淮平原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踏查、重点人物访谈等方式调查了黄淮平原各地秸秆资源现状、分布、各种利用方式的利用率、物质转化率和经济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淮地区小麦和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51.56%和56.91%。在秸秆的各种利用方式中,生产食用菌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生物学转化率较高,生产食用菌是提高生物学转化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