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现代化学物质投入的增加,设施农业的兴起以及种植制度的改进,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农产品供需缺口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诸多不利因索。分析表明,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白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提出了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确立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对白银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势农业产业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2.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3.
宁南旱区抗旱应变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旱作农区干旱气候特征和作物种群干旱适应性,借助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组建了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抗旱应变种植制度决策系统。在综合考虑各种干旱发生频率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种植制度优化模式包括了随机型和确定型两种决策方案。系统分析和生产验证表明,优化方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4.
秸秆覆盖下油菜间作紫云英的土壤微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肥紫云英在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应用前景,通过秸秆覆盖下种植紫云英,探讨其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10 cm土层农田土壤温度,在整个生育期内平均可提高0.11℃,同时间作紫云英显著提高了油菜苗期10 cm处的土壤温度,且在秸秆覆盖下表现更为明显;秸秆覆盖对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小,紫云英单作显著提高了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平均土壤含水量为0.26 m3·m-3,而紫云英油菜间作则降低了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其平均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分别为0.24 m3·m-3和0.16 dS·m-1。另外,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季,而且种植紫云英对油菜季和玉米季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均较好,秸秆覆盖下紫云英单作评价值最高,其中油菜季为1.101,玉米季为1.214。可见,西南旱地秸秆覆盖下种植紫云英可改善农田土壤水热环境,同时有较好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天然降水是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的主要水资源.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实验结果,以高温伏早代表区域奉节、万州、沙坪坝为研究区,计算出重庆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油菜-玉米-甘薯)的需水量.系统地分析在坡度0°、5°、10°、15°、20°、25°耕地上,不同降雨年型中,主要种植模式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奉节3种降雨年型主要是由各年5-9月的实际降雨量决定的,万州3种降雨年型各月降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7-9月,沙坪坝3种降雨年型的年降雨量差异的最明显月份为7月.3个研究区和北碚实验区的平均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大小顺序是奉节>北碚>万州>沙坪坝.就相同的复作模式而言,不同研究区作物需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奉节>万州>沙坪坝;同一研究区不同复作模式需水量大小顺序为:油菜-玉米-甘薯>胡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胡豆-玉米-甘薯>小麦-玉米-甘薯.在平整的耕地上,奉节只有丰发水年适宜在坡度较小的耕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万州丰水年可以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复作模式,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沙坪坝平水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胡豆-玉米-甘薯和小麦-玉米-大豆.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调节播种时间,采用保护性耕作,抗旱品种培育与生物抗旱技术,大力修建蓄水工程,发展设施农业等措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套作模式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垄作(R)、传统耕作+覆盖(TS)和垄作+覆盖(RS)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玉米大豆共生时期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条带,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各处理间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差异降低,且差异主要出现在>0.25 mm粒级的大团聚体中.但是在小麦—大豆条带,不同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趋势一致,大小排序为A1(>2 mm粒级的团聚体)>A2(2~0.25 mm粒级的团聚体)>M2(<0.053mm粒级的团聚体)>M1(0.25~0.053 mm粒级的团聚体).0-5 cm土层>2 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在36.31%~54.84%之间,低于5-10 cm土层的含量(55.22%~70.73%),耕作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5 cm土层中,5-10 cm土层各处理间没有差异.不同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大小排序为A2>A1>M1>M2,有机碳主要富集在2~0.25 mm粒级的团聚体内,其中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尤其敏感.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虽然2~0.25 mm粒级中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但是它的质量分数较低,土壤总有机碳增加主要是由于>2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在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大团聚体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7.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作玉米为对照, 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数比, 研究大田套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 比叶重(SLW)生育前期显著降低, 乳熟期与单作差异不显著; Chla、Chlb、Chla+Chlb套作3︰2行数比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单作, 套作2︰2行数比生育前期显著低于单作, 乳熟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叶绿素a/b值拔节期套作低于单作, 吐丝期高于单作。与套作2︰2行数比相比, 套作3︰2行数比LAI苗期差异不显著, 生育后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 Chla、Chlb、Chla+Chlb生育前期显著高于2︰2行数比, 乳熟期差异不显著; 叶绿素a/b值吐丝期和乳熟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 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 SLW整个生育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玉米套作和单作PARPnGsTrWUE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套作降低了玉米下位叶的PnGsTr, 提高了下位叶的Ci, 上位叶PnGsTrCi套作和单作差异不显著。上、下叶位的PAR套作均显著高于单作, 上、下叶位的WUE套作与单作差异均不显著。套作3︰2行数比上、下叶位PARGsTr均显著低于2︰2行数比; 2种行数比上位叶Pn相近, 下位叶Pn套作3︰2行数比显著低于2︰2行数比。下位叶Pn的降低套作 3︰2行数比受气孔因素限制, 套作2︰2行数比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总之, 马铃薯/玉米套作改变了玉米的光合特性, 并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套作2︰2行数比和套作3︰2行数比土地当量比分别为0.88、1.24, 前者无套作优势, 在生产中不宜采用, 后者具有较强的套作优势, 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8.
以20个油菜品种(品系)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结合品种(品系)的抗逆能力、产量及品质性状对油菜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德杂油5号与汉油8号的病情指数较对照品种三峡油5号的分别低77.4%和70.0%;GH04/GH02、绵油11、万油27、德杂油5号、GH06、渝油28、145027、渝华2号、...  相似文献   
109.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与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莎丽"番茄为试材,通过温室内增施CO2,比较了负水头营养液灌溉、基质栽培和土培3种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对营养液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CO2可以增加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提高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促使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营养液利用效率并使果实增产,降低根冠比;在栽培方式上,土培番茄生长发育前期势头良好,随后基质栽培和负水头供营养液栽培要好于土培,后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10.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