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分析我国旱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即“三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对旱农研究的指导意义,针对当前旱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客观要求,经过综合分析,阐述了运用“三论”原理进行旱农研究的必然性,并提出旱农研究系统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2.
研究秸秆覆盖、紫云英覆盖及两者协同覆盖对西南旱地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维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优化西南旱地保护性耕作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以“小麦/玉米/大豆”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玉米秸秆覆盖(S)、紫云英覆盖(A)、玉米秸秆 + 和紫云英协同覆盖(S + A)、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S + A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A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影响明显,但是对磷、钾的促进效果不明显。S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S处理和A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促进效果不如S + A处理。与CK处理相比,S、A、S + A处理的小麦增产率分别为5.14%、8.79%、13.34%,其中,S + A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促进小麦增产,有利于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以作为有效的西南旱地保护性耕作措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不同梯度的生物炭与常规施肥、减量施肥相配合对紫色土肥力与微生物特征及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制定生物炭与化肥的配施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托西南地区特有的紫色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试验处理包括:B0F1 (不施生物炭+减量肥)、B0F2(不施生物炭+全量肥)、B1F1(低量生物炭+减量肥)、B1F2(低量生物炭+全量肥)、B2F1(高量生物炭+减量肥)、B2F2(高量生物炭+全量肥)。结果表明:生物炭改良后的土壤全碳、全氮、全钾、阳离子交换量(CEC)、pH显著高于B0处理,且F1各土壤肥力指标水平与F2相近。生物炭的输入提升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 优势度指数(D)、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生物炭有效提高了油菜产量,在F1水平下,生物炭的施用显著降低籽粒中芥酸、硫苷、亚麻酸的含量,提升了高油酸、油酸、黄籽度水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对油菜品质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全钾>全碳>全氮>全磷>CEC>pH。其中,全钾、全碳、全氮、全磷对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总之,生物炭与化肥联合施用可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生物炭的施用量以35 t·hm-2为宜,可有效弥补化肥减量后的养分亏缺,促进油菜增产和籽粒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揭示不同微地形烟叶特色,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云贵高原山区坝地、坡地和台地3种微地形烟叶的品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坡地烟叶的香气类型为"中偏清",坝地和台地为"中间"香型;主体香韵坡地烟叶表现为"显著"和"较显著",而坝地和台地烟叶为"较显著"和"尚显著",坡地烟叶的辅助香韵除了"木香"、"辛香"外,还有"果香"成分.2)中部叶评吸总分各微地形处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部烟叶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和坝地烟叶分别比台地烟叶高出46.56%和16.97%;烤后烟叶含梗率由大到小为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4)生育期烟叶蔗糖质量分数呈波浪形曲线,在旺长期时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此时由大到小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生育期和烤后烟叶氯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台地烟叶,上部烟叶和下部烟叶各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部烟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坡地烟叶感官质量较好、致香物质和氯素质量分数较高、含梗率较低、蔗糖质量分数总体较高,因此其品质特征较优,坝地烟叶次之,台地烟叶最差.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以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了苎麻旺长期干旱胁迫持续18天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光系统II ( 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 F’ v/F’ m)、 PSII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 )、电子传递速率( ETR)、光化学猝灭系数( 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提高;干旱条件下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与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轻度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小,中度、重度胁迫显著影响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苎麻能忍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在苎麻生产中,旱情达到中度干旱时应及时采取抗旱措施,确保苎麻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36.
作物-地理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适性,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作物对各地区的生态适宜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7.
要模拟作物吸收水分以研究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关系,需要关于特定土壤在不同管理措施条件下根系持续发育方面的定量资料。本文报道了在壤砂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上,施用氮肥和一次早期轻微灌溉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根长指数RLI(即根际剖面根长km/m~2)和根系下扎深度(m)因管理措施而变化,但皆符合Logistic生长关系y=a/(1+b exp ct),式中t为时间(天)。各个时期根际土壤不同土层的根长比例与土壤及处理有关,且可用时间、深度及其乘积的指数函数来描述。根系在砂壤土中的发育比在壤砂土中更为集中、迅速。处理对根系的影响也随土壤而变,早期灌溉和施氮对促进根系生长的效应在砂壤土上很接近;在壤砂土上早期灌溉的效应远远大于施氮的效应。两种土壤上早灌与施氮的互作效应略低于其累加效应。而氮肥与灌溉相结合对水分利用的激发效应大于其累加效应。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消耗梯度恰好与拟合的根长度梯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8.
沸石缓解低剂量铅污染对蛋鸡的毒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 584羽50周龄伊莎褐商品蛋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其基础上添加10 mg/kg铅、3%沸石、10 mg/kg铅+3%沸石的试验日粮,研究低剂量铅污染及沸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破蛋率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沸石可降低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铅处理组蛋鸡第8周血清ALP显著降低(P<0.05),3%沸石组蛋鸡第2周血清TP、ALB、TC、TRIG都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阶段铅污染及添加沸石对血清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10mg/kg的铅污染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沸石缓解铅对蛋鸡的毒性效果也未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9.
土壤动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秸秆覆盖作为一项保护性耕作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影响着土壤动物的组成和结构。本实验是在日本国际自然农法研究中心和重庆西南大学教学农场进行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秸秆覆盖下农田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开展了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发现:秸秆覆盖促进土壤动物数量的增多,增加土壤动物种类,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升高。经比较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发现,秸秆覆盖对果园的土壤动物影响最大;同时,秸秆的粉碎程度也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此外,施用化肥和除草等人类干扰也会大大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0.
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不同苜蓿品种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品种间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巨人、西河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9个品种;WL-323ML、西香、苜蓿王、巨人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从水分利用效率看,较高的是苜蓿王、巨人、西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王、西香和巨人较其他9个品种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的整体适应性好,适宜大面积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