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紫花苜蓿部分主要性状与蛋白质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来源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主要性状对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速度的决策系数最大,是影响蛋白质的主要因素。纤维素对蛋白质的负面作用最明显。生产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2.
根据渭北旱塬区麟游县的自然资源特点,在深入分析麟游县种植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麟游县种植业的发展对策:优化种植结构,发挥区域优势;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建立持续发展的种植业三元结构;改善种植业基本生产条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3.
干旱胁迫和钾肥对油菜苗期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8个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和钾肥处理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W2)相比,干旱处理(W1)严重抑制油菜苗期生长,生物量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降低了43.7%和36.3%;干旱胁迫下提高钾肥水平显著促进了油菜生物量的提高(P0.05),油菜生物量在干旱和复水期较低钾处理分别提高了16.1%和11.9%。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下降了8.0%和17.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低钾水平相比,干旱胁迫下提高钾肥水平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提高了14.3%和6.4%,在干旱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发/蒸腾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干旱胁迫下,油菜蒸腾效率显著提高,而蒸发蒸腾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蒸腾量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下降了60.9%和35.3%,蒸发/蒸腾比大幅度提高,大部分的水分通过蒸发散失而非植株利用,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干旱胁迫下钾肥利用效率降低,钾吸收量减少;提高钾肥的施用水平,钾肥利用效率降低,但钾吸收量提高。对W1处理的各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2个主成分,油研10、油研57和油研817具有较高的综合得分,在干旱胁迫下具有较大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量、钾肥利用效率和钾吸收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4.
黄土高原发展集水农业的意义及技术途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本区发展集水农业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系统论述了黄土高原发展集水农业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5.
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仪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连接6400-09呼吸室)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大豆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西南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先缓慢增强,到开花期开始增长迅速,成熟期明显下降。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存在差异,表现为TTSD>TS、R>RSD>RS,土壤呼吸的土温敏感指标Q10值排序为TS>TSD>RS=R>T>RSD。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呼吸对于土壤温度敏感性较高,垄作则降低了土壤温度敏感性。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D>RSD>TS>RS>T>R。本研究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呈抛物线函数关系,垄作处理下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处理均表现负相关,其中TS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有弹尾目、螨目和双翅目,干漏斗法、陷阱法捕获的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种方法所得土壤动物数量加总与土壤呼吸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处理T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r=0.901,P=0.037。  相似文献   
36.
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机碳的敏感响应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适合西南丘陵区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在保护性耕作下的有机碳分组方法和活性碳有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土壤固碳减排、提高土壤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raditional tillage,T)、垄作(ridge tillage,R)、平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和垄作+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straw mulching,RS)4种处理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T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水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C)、可矿化有机碳(Mineralized organic carbon,MOC)以及微生物量有机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不仅增加了表层土壤的TOC,也有利于20cm以上的耕层TOC的增加,而垄作对TOC的影响很小。秸秆覆盖处理下各土层POC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而单纯的垄作处理对5cm以下土层的POC没有影响,却显著地降低了0-5cm土层POC含量。D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表层0-5cm土壤中,5cm以下土壤的DOC含量不易受到耕作措施的影响。TS、RS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0-5cm土层的ROC含量,R与T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只对土壤表层ROC影响很大。T、R、TS、RS处理全年日均土壤呼吸分别为1.84,1.65,2.22,2.21μmol/(m2·s),年土壤呼吸总量分别为696.31,624.41,840.12,836.33g/m2。与对照相比,垄作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大,秸秆覆盖加速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MBC含量,而垄作处理的影响不大。MB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2介于0.756~0.919之间,P0.05。通过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TOC、POC、DOC和ROC在0-5cm土层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他土层没有明显的规律。TOC、POC、DOC、ROC和MBC对耕作措施的响应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对垄作处理的响应不显著,而受秸秆覆盖的影响很大,其中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35.74%~49.66%,二者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7.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紫花苜蓿品种西香和会宁不同刈次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刈次,引进种土壤含水量明显小于当地种;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引进种西香明显小于当地品种会宁,且多数表现为高—低—高"V"字型变化。但在60~80cm,8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所波动。这种规律性变化与引进种根系强大、有较强的生长势与生长量以及外界降水有关。引进种能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且有较强的增产潜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8.
苜蓿沙土盆栽试验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进行沙土盆栽试验,研究WL-323、Siriver和固原苜蓿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征、生理指标、生物学性状、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在生育期的耗水特征因水分条件和品种而异;水分胁迫值(PMS)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苜蓿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株高、分枝数、分枝总长、叶片数、根数、主根长、根颈粗和干根重等性状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则呈下降趋势;WL-323的根系发达、植株发育良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对沙土的适应性最优;Siriver的干根重和根冠比高,抗旱性能较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居中;固原苜蓿对沙土的生态适应性最差;研究结果对沙化土地区苜蓿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水分调控具有科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9.
针对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主要生产模式,即:种—养—加—销一体化模式、农林牧复合模式、农林复合模式、种—养立体农业模式和庭院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等,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0.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于2014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设置坝地、坡地和台地等3个微地形单元处理,通过区组试验,分析其烟叶群体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烟叶进行了化验评吸.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烟叶PAR,Pn,Gs,Tr变化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成熟期由小到大依次为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其余时期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各个微地形处理间差异不同时期各指标有所不同;整个生育期坝地烟叶胞间CO2浓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坡地烟叶和台地烟叶为“低-高-低-高”的浮动趋势.整个生育期烟叶AMS,sucrase,GS,NR,SOD,POD,CAT活性变化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其中GS活性为打顶期最大,其余酶活性均为旺长期最大,成熟期各酶活表现为坡地烟叶最大,其余时期由大到小依次为坝地烟叶,坡地烟叶,台地烟叶;烟叶SS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由大到小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后期微地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烟叶SPS活性也呈单峰曲线,旺长期达到最大值,旺长期坝地烟叶明显高于台地烟叶,成熟期微地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不同微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