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探究YUCCA10基因在正常花和不育花中的表达规律,为深入探索YUCCA10基因和生长素合成对茶树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期研究茶树正常花与不育花转录组差异时,获得一条与YUCCA10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利用‘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以及PCR技术克隆验证茶树YUCCA10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qRT-PCR技术研究其表达特征。【结果】经验证YUCCA10基因含有1个11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63 kDa,等电点为8.88,茶树YUCCA10蛋白具有NADPH结合位点和FAD结合位点,与多种植物YUCCA10蛋白同源。qRT-PCR分析CsYUCCA10在正常花中随着花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加,而在不育花的花瓣、雄蕊、雌蕊以及不同发育期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花。【结论】茶树CsYUCCA10基因在不育花中不能正常合成,从而影响了花的发育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4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法,从2000年至今已育成获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2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或同行专家鉴定的新品种8个;“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与“高香、优质、丰产、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了解mi R828a靶基因WER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通过RACE方法对紫娟茶树WER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生物信息学Protparam、Signal P、SWISS-Mo DEL等工具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ER基因全长885 bp,含有一条27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92个氨基酸,与番樱桃So MYB114具有较高的亲缘性;WER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质膜和线粒体上,推测WER蛋白在质膜和线粒体上发挥信号转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MYC1基因在紫娟茶树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表达特性,克隆了MYC1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光质照射下及不同空间生长的紫娟叶片中MYC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娟茶树MYC1基因全长2 576 bp,与葡萄vvMYC1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都含有一段保守的MYB互作区域;在空间表达中,MYC1表达量大小顺序表现为第二叶开面叶芽成熟叶;在不同光质中,MYC1表达量大小顺序表现为自然光紫光绿光蓝光黄光。MYC1可能参与了紫娟茶树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并且紫娟MYC1基因的表达与光质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MYC1基因对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了解茶树的不育机制有助于培育茶树不育品种。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父本)、佛香2号(母本)及其杂交后代(不育)茶树花为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个茶树花的c 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在父本花与子代不育花、母本花与子代不育花之间共有而在父本花与母本花之间没有的差异表达序列1219条,被认为是茶树不育性候选基因。GO功能显著性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功能中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富集;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氨基酸、糖、次生代谢、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以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16个与生长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中,除5个ARF家族基因在子代不育花中上调表达外,其他的基因均下调,推测生长素信号转导是茶树花不育的重要因素。随机抽取5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的不育候选基因可用于茶树花不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不育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46.
研究旨在应用酶法提取咖啡果皮中膳食纤维,为高品质膳食纤维提取及产业化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咖啡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纯水(V)∶咖啡果皮粉(m)=100 mL∶6 g,纤维素酶活添加量为22 FPU/mL,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9.72%;其持水力为(35.72±0.33)g/g,溶胀力为(94.85±0.23)mL/g,结合水力为(26.97±0.54)  相似文献   
47.
为进一步探究苦茶特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基于PacBio对苦茶进行Iso-Seq,最终得到Polished consensus序列132 334个,其中有26 184个为已知基因的新转录本,7 115个为新基因,同时鉴定得到21 106个SSR位点;基因结构分析结果中,4 892个基因发生了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内含子滞留事件占比最大;预测得到1 918个新的转录因子,778个LncRNA。比较KEGG(10 976+5 626)、KOG(6 296+1896)、GO(6 221+575)3大数据库功能注释情况,发现注释到KEGG的转录本数最多,其中多个转录本注释到与茶叶品质和苦茶特异性状形成相关的代谢途径,如苦茶碱等嘌呤生物碱代谢(74+17)、氨基酸代谢(409+69)、苯丙烷生物合成(70+18)和萜类物质生物合成(152+31)等(括号内数值为未比对到基因组的转录本和新转录本数量)。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苦茶特异性状相关基因标记的开发、并为其形成的机理及遗传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苦茶是我国特异的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富含苦茶碱(1,3,7,9-四甲基尿酸).苦茶碱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抑郁等多种生理活性,其合成关键基因(苦茶碱合成酶基因)已经得到克隆和研究,但是苦茶碱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挖掘与苦茶碱代谢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高苦茶碱(GKC)、低苦茶碱(LKC)茶树品种以...  相似文献   
49.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已育成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和省级茶树新品种,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茶树新品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以适制红碎茶品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16个茶树杂交F1材料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分别制成蒸青茶和红碎茶,检测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对红碎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6个材料红碎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品质平均评分为88.9,其中,8个材料的评分高于平均分,这8个材料中儿茶素总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酯型儿茶素与儿茶素总量的比值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以上4个项目含量均高于平均值的材料有4个。说明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