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区系组成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甘肃文县让水河流域的珙桐群落,是目前该种群自然分布的最北残遗。通过群落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珙桐群落的植物约有种子植物169种,分属于66科,123属;②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分布型属约占70.7%,并在群落各层的区系组成中均占居优势;③在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植物富有单型属和少型属,并多为白垩纪及第3纪植物区系的后裔或残遗;④该群落以单叶、中型叶及高位芽植物为基本外貌特征,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⑤群落的成层现象明显,以乔木层和草木层较为发达,一般可分为2~3个亚层;⑥由于本区环境因子对该种群生态适应的临界性及自身繁殖和基因交流的障碍机制,珙桐后备种群缺乏,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群落的稳定性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西藏六地一市十五个县、牛传染性胸肺肺炎(牛肺疫)既往史,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和病原学等综合调查研究。初步摸清全区牛肺疫病现状。1992年-1993年血捡各类牛13007头,阳性158头,平均阳性1.21%,剖杀补反强阳性牛33头,为查清病源,经病源学、病理学研究,以及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鉴定,均未分离到牛肺疫病原菌病理组织学检查亦均无牛肺疫病理变化,皆获阴性结果。这与西藏近十年来临床上未发现牛肺疫病畜的结果相吻合。该项目与1996年通过农业部验收,已向全国宣布消灭牛肺疫。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免疫器官早期发育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实验以1~300 dph中华鲟子二代的仔鱼、稚鱼和幼鱼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免疫器官(头肾、胸腺和脾脏)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培育水温为12.9~22.6℃时,中华鲟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头肾(3 dph)、胸腺(7 dph)和脾脏(9 dph);免疫器官淋巴化先后顺序为胸腺(12 dph)、头肾(15 dph)和脾脏(33 dph)。仔鱼发育至15 dph可见头肾和胸腺间有淋巴细胞“桥”连接现象, 180 dph胸腺内可见哈氏小体结构,头肾、胸腺和脾脏内含有黑色素细胞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总体而言,中华鲟免疫器官发育具有原基出现时间早、发育速度慢和发育周期长的特点。由于仔稚幼鱼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建议在其培育过程中加强病害防治和早期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武汉江段逐月收集了435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态学数据、年龄鉴定材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152.1~325.2 mm,平均体长(233.2±73.4)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3.1~429.8,平均体质量(182.40±85.4) g。样本年龄由1~5龄组成,其中2龄和3龄组为优势组,占总体的75.6%。雌雄性别比例为1∶1.07,与1∶1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的体长组中差异显著,其中雄性在小型个体中居多,而雌性则在大型个体中占据优势。鳞片边际增长率分析表明,年轮形成周期为1年,形成时间在一年中的7—9月,与水温有关。总体(♀+♂)体长—体质量呈幂函数指数关系:W=7×10-6L3.11(R2=0.963 3),属于匀速增长类型,且雌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种群体长—鳞径呈线性关系:L=52.983R+72.439 (R~2=0.678)。总体(♀+♂)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其体长生长方程:Lt=482.7{1-exp [-0.22 (t+0.25)]};体质量生长方程:W_t=1 573.7{1-exp[-0.22 (t+0.25)]}~(3.11)。生长的拐点年龄为5.15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35.6 mm和501.7 g。研究表明,武汉江段铜鱼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率较慢,需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所研究的4个居群共54个个体中检测到54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0363和0.0536: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97%,H和I分别为0.2600和0.392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a)达0.8634,显示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大。造成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境片断化和自然条件下花而不实造成的种子传播困难.图4表4参21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用方式下污泥堆肥对土壤性质和草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污泥处理难题,探讨污泥堆肥及其不同施入方式对绿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污泥堆肥绿地土壤改良试验。试验设混合(H)、覆盖(F)、混合+覆盖(HF)3种施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施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绿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HF和H的改良效果最好;不同施入方式还均能显著促进草坪生长和分蘖,其中HF,F,H处理的分蘖密度分别比对照高45%,37%,32%;F处理的杂草抑制率在96%以上,HF为78%,H处理未能抑制杂草;各施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改良1年后,F、H和HF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是对照2.4,3.1,3.4倍,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3.0,2.8倍;与对照相比,HF处理与H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山西省襄垣人做生意就名扬上党,襄垣人独特的赚钱门路也远近闻名.现如今,襄垣的"兔爷"们又把养殖的致富经唱了个"响当当".  相似文献   
19.
将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adw亚型)表面抗原(HBsAg) 基因和HBsAg及其前导序列(HBsAg+preS1+preS2)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RoKII,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叶盘转化法得到转基因番茄及其后代.Southern blot杂交证明两种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中.ELISA检测结果表明用HBsAg基因转化的番茄叶片和果实中都能表达HBsAg,而用含preS的HBsAg基因转化的番茄都测不出HBsAg的表达.通过免疫吸附电镜观察到有表达的叶片组织可提取出典型的Dane颗粒,其平均直径为22 nm.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的概念最初是由粮农组织提出来的,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的理解也一直在由浅入深地演变,粮食安全问题更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