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通过添加分子蒸馏单甘酯来改善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以感观检验、物性学检验、稳定性检验三种评价分析手段加权后综合评定结果为考核指标,确定提高稳定性的最佳添加剂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添加量为0.18%时,乳酸菌饮料口感最佳、稳定性最好,综合评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2.
东大山高山暗针叶林及其体系,地处河西走廊北山,位于张掖县城东南40公里处、包括了东经104°45′——104°51′,北纬39°00′——39°04′之间,南北、东西各为九公里的三角形地带,位于阿拉善荒漠草原和河西走廊北坡戈壁之间,是北山残存的较完整的天然森林,被省政府划为自然保护区。由于该林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对于调节小区域气候,改善平阿台地水文状况,保障畜牧业发展以及环境,人民生活的需要,维持这一地区生态平衡起到极  相似文献   
103.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在与包果石栎、青冈组成的群落中其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分析优势种个体百分率与胸径径级的关系表明:分布于碧峰沟上源和范坝竹园沟珙桐群落内的珙桐幼年个体百分率极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失去优势种地位,而以伴生种形式存在于其它增长型优势种群形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石磨河上源的珙桐群落,珙桐、千金榆为增长型种群,亮叶桦、白桦无幼年个体,为衰退种群,经过一定时期,二者将不再为优势种,逐渐从群落中消逝。  相似文献   
104.
关于噬菌体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品种,是公认的防治水稻白叶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水稻抗性基因单一,容易导致对该病抗性的脆弱;化学防治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急需探索一条有效、安全、廉价的新途径。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利用噬菌体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结果显示。特殊的病原噬菌体能够显著地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弱毒株保护,对烟草花叶病毒强毒株(TMV-L)侵染番茄形成花叶病,而获得免疫性的研究。国内外试验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马铃薯在高温地区的种薯退化,近代多数学者相信是因为蚜虫媒介的活动使马铃薯本体逐年增加病毒威染率[18]。  相似文献   
107.
植物病毒病害生物防治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是核蛋白的大分子绝对寄生物,它不含有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场所——核糖体等细胞器。病毒复制所需要的原料、能量和大部分酶都依赖寄生细胞。因此,很难找到选择性的药物,能抑制病毒而对寄主无害。病毒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消除病毒侵染源和免疫学方法。毫无疑问减少侵染源会对所有病毒病(人、动、植物和微生物病毒病)的防治有益。而  相似文献   
108.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9.
病毒和高温在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马铃薯由其原产地——拉丁美洲的智利和秘鲁传到世界各地种植后,在许多地方马铃薯的产量会逐年降低,同时植株变得矮小,并有花叶和卷叶等异常的表现。人们把这种现象叫马铃薯退化。种薯退化一向限制着马铃薯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因此,解决退化问题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关键。 近百年来,生物科学上围绕马铃薯退化的原因,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提出了不同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年,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病毒侵染学说。他们以实验证明马铃薯退化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这些病害在田间靠蚜虫或叶片接触传播,并通过块茎  相似文献   
110.
哈密瓜对新疆农业经济有较大影响。由于病毒病的流行导致大面积减产和品质变劣。WMV-2,CMV和SqMV3种主要病毒的流行和混合感染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作者在研究各种病毒的理化性质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措施是:(1)把种子置于70℃恒温箱中持续7—12天左右。(2)在防虫温室中营养钵育苗,增加苗龄后移到田间,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采用地膜栽培技术,能促进瓜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缩短生长期,使瓜苗在对病毒的敏感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减轻病害。(4)防治蚜虫。采用在田间悬挂银色膜,布置黄色粘性板,喷雾油乳剂及种植屏障作物等,配合使用杀虫农药,能拒蚜虫在瓜田以外消灭,在断绝媒介传播方面效果显著。(5)从革新栽培技术,改进施肥办法,选育抗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大面积示范综合治理病毒的效果。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后,在5年中近3万亩试验田的结果表明,防病效果在15—90%,增产幅度在18—5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