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32篇
  9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试验采用两因素正交设计,研究氮磷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制约旱地春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肥。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可计算出肥料的效应函数,其函数为:Y=961.76 9.4580X1 6.5431X2-0.0161X1^2-0.0174X2^2-0.0092X1X2。  相似文献   
42.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1997—1999年度伊犁州中熟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1,2,4,5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适应性最广稳产性最好的组合有1个为组合6;伊单8号和组合3属于低产而稳产的杂交种;杂交组合7的丰产性、稳产性最差。该方法能更有效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43.
为给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种植方式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个处理,副区种植密度设150万株·hm~(-2)(D_(150))、225万株·hm~(-2)(D_(225))、300万株·hm~(-2)(D_(300))和375万株·hm~(-2)(D_(375))4个处理,研究了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比较,立体匀播方式下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的LAI、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植株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增大,而植株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降低;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茎鞘干物质分配率上升,叶片干物质分配率减小,而颖壳及穗轴、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则无显著变化。与常规条播相比,立体匀播方式下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主茎穗粒重平均降低7.95%和4.43%,而分蘖穗粒重平均提高11.54%和5.06%,穗数显著提高(17.31%和17.68%),产量提高6.40%和9.84%,以D_(225)处理产量最高;穗粒数分别降低2.23%和1.71%,千粒重分别降低4.38%和4.54%。由此可知,立体匀播方式提高了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大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分蘖穗籽粒中转运,并主要通过增加群体穗数和分蘖穗穗粒重提高产量;最佳的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氮磷钾肥的施用对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内进行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小麦品种,A1:扬麦15号(弱筋),A2:津强6号(强筋);B因素为施肥处理,B1:不施肥,B2:每盆施氮素2 g,B3:每盆施P2O5 2 g,B4:每盆施氧化钾2 g,B5:每盆氮磷钾各2 g。于成熟期取样,测量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以及各蛋白质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津强6号的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粗蛋白含量、组分含量和产量均高于扬麦15。不同肥料处理中,总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氮磷钾的配施而提高,且对比不施肥对照平均增幅分别达到9.05%、58.14%、4.39%,增产达到58.1%;蛋白质组分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氮磷钾配施提高了清蛋白、球蛋白(P<0.01%)含量,单施氮提高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P<0.01%)含量。施肥处理对2个小麦品种的蛋白...  相似文献   
45.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施纯氮225kg/hm2(N1)、施纯氮450kg/hm2(N2)三个水平下,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新春27号、Y20)均在N1水平下出苗最大,高氮水平下出苗反而下降。新春27号和Y20产量均表现为N1>N0>N2;新春6号为N1>N2>N0,3个品种实际产量均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中新春6号>新春27号>Y20。适当增施氮肥有助于沉降值的提高,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氮水平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软化度较高。在N2处理下面团延伸度与N0和N1呈显著差异,施氮量对粉质和拉伸参数的影响小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在大田生产中根据品种特性和合理施肥方式来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4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随着灌浆时间的推移,籽粒干物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新春6号>新春27号>Y 20。籽粒灌浆速率大致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N2处理下,Y 20和新春6号都出现先增加后略降低又快速增加最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进行拟合,3个品种均在N1处理下有最大灌浆速率和最大快速积累期总量。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均与千粒质量呈正相关,其中平均灌浆速率、快速积累期总量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实际产量均在N2处理下达到最大,表现为新春6号>新春27号>Y 20。  相似文献   
47.
[目的]明确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和根系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及其差异.[结果]两品种单株总根长、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根系总生物量在播种后46d达最大值,而单株总根长、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峰值则滞后到播种后68 d.两品种0~20cm、20~40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均表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40~100 cm土层则随生育进程呈渐增趋势.唐科8在各生育时期单株总根长、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均大于花育23,在播种后68d达峰值时,唐科8的根系总体积、单株总根长是花育23的1.66、1.65倍,40~10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增加速率大于花育23.[结论]唐科8品种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吸收水分、养分及抗逆能力;唐科8比花育23有更好的根系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在水分胁迫下施氮量对抗旱春小麦品种花后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抗旱春小麦新品种新旱688为实验材料.以大田常规灌水为对照,以全生育期灌水两次为胁迫;采用0、150、300和450 kg/hm2四种氮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氮肥用量对新旱688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下,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叶片中Chl(a+b)、Chla、Chlb、全N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hla/Chlb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升高,胞间CO2浓度降低,当施氮量达到450 kg/hm2时,胞间CO2浓度开始升高,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干旱时适当施氮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在150 kg/hm2氮素水平时可溶性糖积累量高于其他氮素水平.[结论]水分胁迫下,适当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能源甜高粱品系T601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龄、茎粗、叶+鞘、茎秆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且生物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不同密度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综合甜高粱各性状分析,在混合肥总量为525 kg/hm2的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为13.9×104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且达到较高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50.
不同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产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比较了八个不同类型的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小麦的叶片、鞘、茎、穗部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是存在差异的.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运转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从而导致这8个小麦品种的最终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新春15号产量最高,其次为新春12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新春6号、98-8、新春13号、Y-20,且分别高出20.83;、24.38;、30.38;、32.60;、34.11;、34.75;和37.11;.通过对于物质变化动态和转运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强筋类春小麦相对于其他类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较低,但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存在.而中筋、中强筋、弱筋类春小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或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