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水稻发育期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CERES-rice、ORYZA2000、RCSODS、RiceGrow等模型中发育期模型的比较与分析,揭示了这些模型在发育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模式、发育期阶段划分与参数设置、日长效应模式的差别,分析了累积生长度日、发育生理日及发育速率的关系。研究表明,4个模型的发育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模式基本一致;CERES-rice、ORYZA2000、RiceGrow在基本营养生长期和籽粒灌浆期参数设置一致,而在光敏感期虽然都有3个参数(发育速率、临界日长、日长效应系数),但CERES-rice和Rice-Grow中各有一个参数固定,穗发育期CERES-rice和RiceGrow均没有引入新参数,而ORYZA2000则引入新参数;CERES-rice、RCSODS和ORYZA2000的日长效应模式基本一致,而与RiceGrow差异较大。RCSODS中的发育期模型阶段划分较为简单,参数较少;ORYZA2000模型最为通用,但参数较多,且仅根据发育期资料无法唯一确定。  相似文献   
42.
根据稻穗日开花概率和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及其平均穗粒数和结实率等特征,提出了稻田逐日开花量和结实率的估算方法.并以华粳1号为试验材料,观察了其稻穗逐日开花量百分率及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平均颖花数和结实率,估算了水稻花后逐日开花量及结实率.结果表明:华粳1号稻田日开花百分率呈左偏态分布,开花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的4~9 d,日均开花量占总颖花的10%左右;而颖花结实率在开花后呈衰减变化.  相似文献   
43.
减数分裂期高温对水稻颖花结实率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华粳1号和特优559为材料, 于减数分裂期, 设置高温(31℃、33℃、35℃、37℃、39℃、41℃)及历期(1 d、3 d、5 d)处理, 每日高温持续时间5 h (8:40—13:40), 另设自然环境对照, 分析了高温及其持续期对水稻颖花相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3℃以下的温度对两供试材料的结实率无明显影响, 此后随温度及持续天数的增加结实率将逐步降低; 高温下日相对颖花结实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描述, 而减数分裂期高温对颖花结实率的总影响为逐日相对颖花结实率的乘积。进一步结合温度日变化规律, 讨论了温度日变化下日相对颖花结实率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44.
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WCSODS)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本文介绍了WCSODS的研制过程,阐明了其技术路线和模型结构,描述了WCSODS中主要的模型模型与优化模型。WCSODS具有以下功能:制定常年决策和当年决策,进行小麦模拟试验,评价气候变化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调试小麦品种参数等。检验结果表明,WCSODS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当符合。目前WCSODS已在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长江下游平原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小麦发展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长江下游平原 10个样点 196 0~ 199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 ,分析了近 40年来小麦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点 ;根据GISSTransientB模型的有关网格点值 ,展望了研究区域未来 5 0年气候演变的趋势 ;采用上述各样点近40年的小麦单产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 ,评价了当前小麦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 ;将经修正的CERES Wheat模型在各样点未来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 ,并考虑大气CO2 增长对小麦产量的增益作用 ,模拟了今后 5 0年研究区域小麦气候产量的走势。结果表明 :近 40年来 ,长江下游平原小麦生长季已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现象 ,并伴随日照时数和降雨日数的显著降低 ,小麦气候产量因暖冬、阴湿寡照和后期高温等呈下走趋势 ) ;今后 5 0年 ,这种下走趋势将因大气CO2 浓度增长而一定程度地得到缓解或补偿。因此 ,在研究区域目前种植结构调整中 ,合理压缩小麦面积是顺应气候变化的举措之一 ,但不能因此“封杀”小麦在研究区域的应有地位。培育耐阴的弱冬性或春性的优质小麦品种和发展多元化种植 ,将是研究区域今后利用冬季气候资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6.
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花粉活力及籽粒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杂交籼稻汕优63、特优559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华粳1号为材料,于抽穗期用35℃及其以上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和籽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1 d,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均下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供试品种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结实率都急剧降低;水稻抽穗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条件下,杂交籼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受高温的伤害分别明显小于同类型品种特优559和华粳1号;花粉活力降低是高温导致籽粒结实率大幅度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47.
基于RCSODS的直播水稻精确施氮模拟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遵照"因天、因地、因苗精确施肥"的原则,将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改造为适合"上海精准农业园区"的直播水稻精确施N模拟模型.该模型利用园区的土壤空间信息资料,首先可确定不同小区的土壤供N量(NSj);然后根据产量目标,可确定各小区的水稻需N量(NRj),进而确定施N量的初值(NIj);将NIj输入经改造的R  相似文献   
48.
将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改造为适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水稻效应模型(RCCMOD);利用中国南方9个有代表性样点的水稻区域试验资料与同期同地的天气资料,对RCCMOD进行可靠性检验;将RCCMOD分别在研究区域基准气候(Baseline)和3种基于大气环流模型(GCMs)的(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并将模拟结果与同样条件下CERES Rice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
参数调试是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的首要问题.以CERES-Rice模型的发育期模块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型参数自动调试方法,结合栽培试验资料,对参数适宜取值范围和步长进行讨论,分析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累积生长度日的适宜步长为1个GDD,感光因子和临界日长的适宜步长分别为0.01和0.20.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对参数取值结果有一定影响,造成误差的原因在于全程调试过程中用模拟发育期代替了实际发育期.尽管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发育期误差较全程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误差大,但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更能体现作物品种的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50.
东北平原农作物生产力及固碳能力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平原作物生产以及农业植被对日益升高的大气CO2固定能力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CERES系列模型与3种大气环流模型耦合的方法,评价了CO2倍增时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4种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生产力、水分状况以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来(2040年)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生育期分别缩短27 d和29 d,大豆和春小麦生育期只缩短13 d和9 d;雨育大豆模拟生物量较当前值平均增幅高达50%,灌溉水稻和雨育玉米生物量较当前值增幅分别为10%和6%左右,而雨育春小麦的情况较复杂,其生物量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未来气候变化可使研究区域作物固碳能力从3.82 t/hm2提升到4.39 t/hm2。表明:气候变暖使作物生育期缩短;CO2倍增,大豆生产力提高显著,水稻和玉米生产力略有增加,春小麦由于对水分敏感而生产力不稳;当前东北平原农业植被的固碳能力偏弱,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碳汇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