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湖南邵东素有“全国黄花菜之乡”美誉之称,黄花菜产业是该市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该地区黄花菜产业近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种植积极性不强、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加工技术落后、安全意识淡薄、销售渠道不畅、市场观念固化等因素,不利于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文介绍当地黄花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蓝上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和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冲  石浩  薛静 《现代园艺》2009,(7):55-56
通过室内饲养,得出了甘蓝上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和预测技术,结果表明黄盆诱测和淘土法可以有效的预测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元阳梯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方法】在元阳梯 田核心区域选取 6 种植被类型(鼠麹草、撑绿竹、野牡丹、杉木、旱冬瓜和樟木),按 0~20 cm 和 20~40 cm 土 层进行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碳、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和土 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分析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植 被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土壤养分表聚现象明显;土壤酶活性间 呈现出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养分间呈现出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与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 蔗糖酶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脲酶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各植被类型 0~40 cm 土壤中,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均在 杉木土壤中最高,分别为 58.42、58.21 mg/g·24h,蛋白酶在旱冬瓜土壤中最高,为 247.79 mg/g·h,过氧化氢 酶在撑绿竹土壤中最高,为 3.76 mg/g·24h。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野牡丹土壤中最高,为 24.35 g/kg,总氮和碱解 氮在杉木和旱冬瓜土壤中最高,分别为 2.24 g/kg 和 112.46 mg/kg,总磷和有效磷在旱冬瓜和鼠麹草土壤中最高, 分别为 0.82 g/kg 和 75.10 mg/kg。【结论】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着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且土壤养分含量和 土壤酶活性呈现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刍议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外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甘蔗白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细菌病害,具有危害性大,潜伏期长的特点,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在种植甘蔗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均有发生。2020年在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疑似感染甘蔗白条病蔗株,为明确病原及发生情况,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新植和宿根蔗进行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44新植和宿根蔗均有白条病发生,且宿根蔗发病率高于新植蔗,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8%~18%,平均发病率为13.83%;宿根蔗发病率为18%~34%,平均发病率为24.71%。而桂糖42、桂糖55、柳城05-136等3个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均未发现白条病。PCR检测结果表明:有10份样品扩增出608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0.9%,所得序列与X. albilineans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由X.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Ⅰ(4%~5%),Ⅱ(6%~7%)和Ⅲ(8%~9%)时进行采摘,3组果实低温(4℃)贮藏,每10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Ⅱ时期果实最耐贮藏,在果实贮藏70d时好果率仍为80%以上;Ⅰ时期果实最不耐贮藏,果实好果率仅为38%;而Ⅲ时期果实最贮藏效果较好,好果率为71%.Ⅰ时期果实较Ⅱ、Ⅲ时期果实,失水率、酸度值更多,硬度、VC含量下降更快,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下降更提前;其中Ⅱ时期较Ⅲ时期的果实的耐贮藏效果更好.因此,猕猴桃要尽量在Ⅱ时期进行采摘保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小米枣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湖南衡南县产的小米枣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及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同时考察了X-5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与解吸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以X-5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及解吸性能最佳,其对黄酮的动态吸附率为79.50%,动态解吸率为99.53%;其分离纯化小米枣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263 mg/m L,上样液p H值5.0,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p H值6.0,经该工艺条件纯化后,黄酮的纯度达68.1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鱼类水霉病植物源性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以水霉病菌为供试病菌,选取了多种具有消炎、杀菌功效的药用植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确定植物提取物对水霉菌的抑菌效果;筛选抑菌效果较强的植物提取物,测定其对水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其对水霉菌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油茶饼、大黄等植物提取液对水霉菌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效果;三者对水霉菌的MIC值均较低,分别为3.125、6.25、12.5mg/mL,对水霉菌的MBC值相差不大,均在为50 mg/mL左右。总体上,黄连表现出了相对最优的抑菌效果,当黄连提取液处理浓度达到500 mg/L时,抑菌率达到97%以上,菌丝鲜重低于0.02 g,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化测定,结合细菌电镜透射图,综合分析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测定得到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mg/mL。中药复配物可破坏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物质溢出,DNA含量降低,还可破坏菌体形态结构,使菌体扭曲变形,生命活性降低。【结论】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为影响菌体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和遗传物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