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明确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施氮、灌溉两个因素、3个施氮量,共6个处理,分别为畦灌施氮0(W1)、180(W2)、210 kg·hm~(-2)(W3),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施氮0(W4)、180(W5)、210 kg·hm~(-2)(W6)。灌水量为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70%和65%。结果表明:(1)籽粒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为W6最高,W5次之,W1最低。(2)W6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 300.66 kg·hm~(-2)、19.80 kg·hm~(-2)·mm~(-1)和8.86 kg·kg~(-1),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W6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92.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ZK2,结合形态学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度最高,在温度38℃、初始pH 8.0、发酵时间54 h、接种量10%时,菌株的产酶条件最优。  相似文献   
93.
为明确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根系衰老的差异,本试验选择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共3个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3个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绿素相对含量、根系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开花期、成熟期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良星99;(2)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开花后7、14、21、28 d和35 d烟农1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烟农1212开花期和开花后10 d和20 d的0~20、20~40 cm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4)烟农1212单位面积穗数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烟农121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高、花后根系衰老缓慢,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上述结果表明,协同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
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用80 mmol/L Ca(NO_3)_2胁迫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800±40)μmol/mol模拟CO_2加富环境,研究CO_2加富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生长,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根系水力学导度、根系形态参数和根系渗透势均不同程度降低;同时,叶片可溶性糖、植株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植株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与单独盐胁迫相比,CO_2加富处理显著提高盐胁迫植株的干鲜质量、叶片水势、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渗透势,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111.99%、10.93%和14.62%,根系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76.01%和76.97%,根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6.33%。综上所述,CO_2加富能够通过改善植株水分状况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尤其是促进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增强番茄幼苗的盐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95.
鳜肌肉组织cDNA文库构建及其EST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鳜(Siniperca chutasi)肌肉为实验材料,采用非均一化引物定向克隆技术构建了鳜肌肉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EST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2.3×105,重组率达96.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2 kb。随机挑选5456个克隆,成功测序5191个,其中高质量序列5063个,达97.5%。利用PHRAP程序聚类拼接后,得到1625条非冗余序列,包括443个重叠群(Contigs),1182个单拷贝(Singlets)。使用BLAST软件将这些序列同GenBank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发现1625个非冗余序列与鳜肌肉结构和发生相关,而其中991条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其它物种已知序列存在显著的相似性,剩余的634条非冗余序列(占所有非冗余序列的39%)为在鳜中新发现的未找到同源序列的序列。740个基因为能够注释到Gene ontology(Go)中的序列数目。  相似文献   
96.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石玉  于振文  王东  李延奇  王雪 《作物学报》2006,32(12):1860-1866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的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共设7个处理,对照为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和240 kg/hm2条件下,各设底肥氮量与追肥氮量比例(底追比例)为1∶1 (N1和N4)、1∶2 (N2和N5)、0∶1(N3和N6)。结果表明,播种至拔节期植株积累的底施氮占植株全生育期积累底施氮总量的78.04%~89.67%;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N2处理的最高。在相同底追比例下,不同施氮量处理相比较,植株与籽粒中的氮素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施氮量相同,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开花前贮存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2和N5的转运量及转运效率最高;开花后氮素的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则随追施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在N2、N3、N5和N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N1和N4。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N2、N5和N6均效果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7.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液黏度减小;当温度进一步升高(T>51.3℃),漆液黏度又开始慢慢增大,温度继续升高,黏度又开始降低.在46.8℃时,漆液黏度具有最低黏度;搅拌强度与漆液黏度关系呈曲线变化,在低速搅拌时,漆液黏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体系具有最低黏度,随后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大漆液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98.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内的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分析了45年来该区域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的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平均气温均为负距平,冬季、夏季平均气温均较低,20世纪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近10年总体来看,20世纪60~90年代冬季增温幅度高于夏季;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增长率为12.8mm/10年,20世纪80年代平均降水量比45年均值偏多19.6%,20世纪90年代平均降水量比45年均值偏多13.7%;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增加率为8.3h/10年。充分表明:渭-库绿洲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较为稳定,这对该区发展农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施加外源硅对辣椒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设置3913.5(N1)、2236.5(N2)、1564.5(N3)、0(N4)kg/hm2 4个不同土壤氮素水平和0(S0)、1.5 mmol/L(S1)2个外源硅肥水平,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8个处理,研究辣椒植株的生物量、根系形态、矿质元素含量、光合特性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辣椒植株鲜重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基质氮素水平的降低逐渐增加,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氮素水平下鲜重量与干物质积累量;(2)N2水平更有利于辣椒植株地上部、地下部氮、磷、钙元素的积累,较N1水平提高了6.03%~23.97%,施硅处理后,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中大量元素含量均进一步提高,其中N2S1处理对植株大量元素吸收的促进效果最佳,较N2S0显著提高了8.13%~45.10%;(3)与其他水平相比,N2水平显著提高了辣椒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不同氮素水平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能力,其中N2S1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97、1.11和0.58 mg/g FW;(4)辣椒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在N2水平下达最大值,与N1水平相比,GS、GOG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4.71%和19.87%,加硅后均显著提高了各氮素水平下叶片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N2S1处理较N2S0处理NR、GS和GOGAT酶活性提高了42.86%~80.47%。综上所述,氮肥减施40%更能促进辣椒幼苗的生物量累积、光合作用与氮代谢进程,配施1.5 mmol/L的外源硅后促进效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0.
优化墙体结构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墙体的蓄热保温性能,对提升日光温室作物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以3种不同北墙体结构(24cm砖墙+50cm黄土+24cm砖墙即砖土结构、24cm砖墙+50cm灰煤渣+24cm砖墙即砖煤结构、37cm砖墙+10cm苯板即砖苯结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典型天气下气温、北墙传热量、北墙内表面温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结构北墙的温度时空分布特点,初步评价了不同北墙体结构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砖苯结构北墙体的瞬时吸热散热能力较强,但其蓄放热持久性较差,而砖土结构复合北墙体的瞬时吸热、连续蓄热保温性较好。整体而言,砖土北墙结构日光温室在晋中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