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89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42篇
  40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8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1试验方法1.1试验时间及地点2008年6月1日—2008年9月18日,盐城某养殖肉猪场,常规饲养的三元杂交猪。猪群中存在气喘病的特征性症状,抗原和抗体检测阳性。1.2试验动物及分组在季节、饲养条件高度一致的条件下选择保育结束时的120头三元杂交猪开展试验,试验猪都为  相似文献   
992.
用43.2%灭狼毒兑水防除狼毒,设置1050、1200、1350ml/hm2三个剂量进行防除试验并以施量为1350ml/hm22,4-D丁酯为对照。结果表明,灭狼毒防除效果均可达到93%以上,在生产防治上以1050ml/hm2效果最佳,建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93.
苦豆子是我国西北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植物。在医学和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蜜粉源植物,但在我国鲜有报道。本文从苦豆子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群落特征、开花习性与泌蜜规律等方面介绍了其与蜂业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宁夏苦豆子为例说明了苦豆子花期蜂群管理注意事项,为进一步开发西北特色蜜源植物——苦豆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计算ELD50,将已知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B87株)生产种毒分几个滴度进行稀释,分别接种SPF鸡胚,结果各组鸡胚随病毒接种量的提高,高峰期死亡时间逐渐靠前,高峰期死亡率也逐渐增加,抗原效价也逐渐提高,抗原产量也有明显变化,病毒滴度以102.0 ELD50/0.1mL接种鸡胚更合适.  相似文献   
995.
根据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多因素和模糊性等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了门源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性。结果表明:门源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度为弱可持续性。并提出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96.
免疫组化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0日龄健康番鸭84只,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于攻毒后6、12、24、48、60、72、84、108、144、204、312、384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发病机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6、12 h时各脏器均呈阴性反应;感染后24 h,从肝脏、肠道、大脑中最先检测到阳性细胞;感染后144 h,各脏器均呈强阳性;感染后204 h,脾脏、肺脏及胸腺的阳性反应强度仍持续,其他脏器的阳性反应强度都有所下降。番鸭呼肠孤病毒对肝脏、脾脏、盲肠的组织嗜性最强,表明这3种组织为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如下: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脾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心脏的心肌细胞;肺脏的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胸腺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法氏囊的淋巴细胞;肠道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大脑和小脑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内可见炎性浸润的淋巴细胞呈阳性。  相似文献   
997.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2020年是化肥使用零增长的收官之年,为巩固化肥零增长的成果和验证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的总目标,结合本中心的工作任务开展肥料减量增效的试验。【方法】以油麦菜为供试作物,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设置无肥区、无氮区、无钾区、无磷区、配方肥区和常规施肥区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麦菜生物量、肥料贡献率、肥料利用率以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油麦菜的产量,各施肥处理增产幅度为81.89%~410.63%、肥料贡献率变幅为40.71%~79.91%、农学利用率变幅为54.57~120.41 kg/kg。配方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3.52%、22.27%和57.54%,而常规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39.04%、7.47%和51.85%。从经济效益来看,各处理施肥收入为配方肥区无磷区常规施肥区无钾区无氮区。【结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肥料的施用,在确保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减少肥料使用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99.
根据天然降雨和管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长江三峡花岗岩区降雨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均匀型、递降型、突发型和峰值型4种雨型,管流过程和降雨过程相对应;不同降雨类型的管流出现时间各有差异,峰值降雨型降雨产生的管流出现时间最早,其次是突发降雨型、递减降雨型、均匀降雨型;影响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管流产流的降雨量在26mm(24h降雨量)以上,平均降雨强度为0.0078~0.0537mm/min。在相同条件下,管流量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降雨产生管流后,降雨过程中雨强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管流水文波形的明显反映,尤其是阵雨的出现,会使缓慢下降的管流流量水文波形下降的更为缓慢或转而产生小幅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感(Duck Tembusu virus, DTMUV)染麻鸭的组织嗜性和排毒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在麻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和泄殖腔棉拭子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最早在感染第1 d于心脏、脾脏、肺脏、气管、胰腺、直肠可检测到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的存在;至第7、9 d时,在各组织脏器中均仍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至第21 d时,仅能在脑、胰腺和直肠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在脑和直肠中时间最长(25 dpi),胰腺(21 dpi)和肝脏(21 dpi)次之。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结果显示,于感染第1 d即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25 d后即检测不到该病毒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麻鸭后能迅速入侵麻鸭各组织脏器,主要侵染肝、肺、肾、胰腺和直肠,并可通过粪便等途径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