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管侧沟茧蜂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有效积温为115.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47℃,有效积温为99.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64d。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苗期株高、茎粗、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项指标,以各性状值的抗旱系数为基础,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抗旱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降低,茎粗变细,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100份自交系可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极抗旱材料32份,强抗旱材料22份,中等抗旱材料31份,弱抗旱材料13份,极弱抗旱材料2份,为这些自交系在抗旱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籽粒中锌浓度较高的自交系‘CO109’、‘旅28’(简称高锌自交系)和较低的自交系‘陈322’、‘琼51’(简称低锌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吐丝期去除穗上部叶、去除穗下部叶和保留所有叶片3个取样处理,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吐丝后锌吸收与分配上的差异,解析高锌与低锌自交系籽粒中锌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吐丝期和成熟期同一部位叶片中锌浓度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吐丝期的同一叶位籽粒高锌自交系‘旅28’、‘CO109’的叶片锌浓度显著高于籽粒低锌‘陈322’、‘琼51’;不同玉米自交系各部位叶片成熟期锌积累量比吐丝期均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增加,籽粒低锌的两个自交系增加幅度要大于籽粒高锌的两个自交系。吐丝后锌在籽粒和叶片的分配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籽粒高锌自交系‘CO109’和‘旅28’向籽粒分配锌的比例均超过75%,显著高于籽粒低锌自交系;而低锌自交系‘陈322’只有42.7%的锌分配给籽粒,大部分累积在叶片中。与保留所有叶片植株相比,去除功能叶并没有影响原籽粒锌浓度,籽粒高锌自交系仍显著高于籽粒低锌自交系;而去除功能叶对籽粒的积累量有显著影响,降低了成熟期籽粒锌的积累量,其降低的幅度因基因型不同而异,籽粒锌浓度高并不一定籽粒的锌累积量也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6~200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先后承担区域试验的17个试验点判别品种的能力、产量年际间的稳定性及各试验点产量结果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利用这3项指标对9个多年承担区域试验的试点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廊坊和安国是最理想的承试点,遵化、文安和阜城是较理想的承试点。  相似文献   
15.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业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是创新农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综合对比分析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状况和质量,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模式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学生的过程型参与和自主型参与程度大于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质量最好,是符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最佳主导教学模式;(3)学生的过程型学习和自主型学习力度对线上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质量的影响次之;(4)规制型参与对线下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质量的影响和显著性都相对较小。最后,分别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效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子粒高锌铁含量自交系NXR22(母本)、子粒低锌铁含量自交系NXR12(父本)及其配制的杂交种(F1)为供试材料,比较双亲及其后代不同穗位的叶片、茎秆及子粒中锌和铁含量、积累量在吐丝期与成熟期间的差异,解析亲子代锌铁吸收与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茎秆、子粒中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F1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子粒锌铁含量高的亲本;锌铁积累量显著高于双亲,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吐丝期到成熟期3个供试材料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F1子粒中锌含量及积累量偏向于母本,表现出杂种优势;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17.
定位不同环境下影响玉米穗行数的稳定表达的QTLs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以X 178和农系531为亲本构建的283份重组自交系(RIL)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别对辛集、保定的玉米穗行数进行QTL的定位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9个与玉米穗行数有关的QTLs,分布在1、2、4、6、7、9号染色体上。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4%~9.1%;辛集检测到8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9%~11.77%。其中有两个位点分别在保定和辛集同时被检测到:qKRE 1-B-1和qKRE 3-X-9,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1%和9.16%。保定检测到11个,这些在不同环境下检测到的QTLs为玉米穗行数的QTL精细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析株高性状的遗传基础,以X178和NX531为亲本构建的124份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高密度SNP标记构建的包含7 278个bin的bin-map连锁图谱,对辛集、保定2个地点RIL群体的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位点,有9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10.00%。其中辛集检测到7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4.67%~13.94%;保定检测到9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0.35%~25.56%。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qEHX3和qEHB3的置信区间存在重叠。在第1连锁群上289.16~296.77 Mb发现控制株高的qPHB1和穗位高的qEHB1-2定位区间相邻。在bin1.07定位到的qPHX1-1区间内存在br2(brachytic2)基因,bin1.09~1.1定位到的qPHX1-2区段内存在d8(dwarf8)基因,bin3.07定位到的qEHX3区段内存在ccd8基因,这3个基因影响节间的伸长,与株高、穗位高的发育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株高相关性状QTL精细定位、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和评价管侧沟茧蜂的利用价值,采用寄生与未寄生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甜菜夜蛾1,2,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分别比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减少75 01%,65 64%和57.45%。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取食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幼虫的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1龄<2龄<3龄。被寄生的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发育历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发育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其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上升,被寄生的从第6d或第7d后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该寄生蜂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甜菜夜蛾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甜菜夜蛾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DH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更多与籽粒品质相关的QTL位点,以农系531和农系110杂交衍生的83个DH系构成的DH群体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60个SSR标记的玉米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523.8 cM,平均间距为9.53 cM。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测定各DH系籽粒油份、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定位了籽粒油份、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QTL。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包括第3染色体上umc1311-bnlg1449区间内控制籽粒油份含量的QTL qoc3,第3染色体上bnlg1449-umc1286区间内控制籽粒淀粉含量的QTL qsc3,以及第1、3、5、8和10染色体上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8个QTL。检测到上位性QTL 15对,影响油份、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QTL分别有3、8和4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