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1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进行优化筛选,为进一步完善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携带质粒pCAMBIA1304的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对温麦19、郑离03和郑离06小麦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从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共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较高,最高达到22.58%;姊妹系郑离03与郑离06的转化率差别极大,郑离06转化率最高而郑离03最低;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MS半固体培养基的转化率高于MS固体培养基;GFP和GUS都可以用作判断转化率的报告基因,GFP优势更明显。[结论]高毒性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菌株LBA4404;小麦基因型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半固体培养基可提高转化率;通过GFP瞬时表达,可有效进行小麦转化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利用能量为25KeV的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剂量分别为2.0×1017、2.5×1017和3.0×1017N+/cm2对5份水稻材料进行处理,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得到变异株,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植株高,最高达到148.67%;3种同工酶(POD、SOD、CAT)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不一致,与对照均有明显差异;AFLP分析表明,变异株与阴性对照条带相似率很高,与阳性对照相似率低。  相似文献   
73.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水稻品种IR36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胚囊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IR36二倍体胚囊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了几种前人未曾报道的异常胚囊类型,即三核胚囊、六核胚囊、九核胚囊及一些退化胚囊,其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结果可为正确认识水稻胚囊发育形成过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4.
近10年中国玉米单产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种质资源狭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到温带以后会出现成熟期延迟、营养生长优于生殖生长等现象。针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这些特点,诱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对目前经常应用的几种诱变方法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对将来大规模地运用诱变方法改良外来种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5.
确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小麦高蛋白转化后代材料的温室加代技术。比较了不同的幼胚形态、春化时间及温室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 ,确定下述加代流程 :用授粉后 1 2~ 1 6d的幼胚培养直接成苗 ,在 4~ 8℃条件下春化 2 5d ,移栽入温室 ,控制温度、湿度 ,促其在 35~ 40d内开花、授粉 ,继续进行下一轮培养。此法简便、快速 ,能在 70d左右完成小麦 1代生长周期 ,不间断连续培养 ,可 1年繁殖 5代 ,显著缩短小麦生育周期 ,适合进行大量高蛋白突变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76.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种子胚中,通过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受体小麦幼苗叶片中蛋白水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1)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片段的小麦幼苗叶片的蛋白水解酶酶谱有明显变化,出现45和280kD两条新的酶带;(2)小麦幼苗叶片中45和205kD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3)68和72kD两条酶带在各处理的不同 pH条件下均具较强活性;(4)不同pH条件下蛋白水解酶酶谱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7.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也可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8.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水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后0.5 h可见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形成一定长度的花粉管,但仍未进入胚囊;开花后1~2 h花粉管进入胚囊,但尚未释放精细胞,此时,在卵器内有两条肌动蛋白冠的形成,肌动蛋白冠起始于助细胞的基部,1条终止于卵细胞核的位置,另一条终止于极核附近;开花后2~3 h花粉管释放精细胞,精细胞在肌动蛋白冠的作用下分别进入极核及卵细胞;开花后3~4 h,精核的染色质向卵核扩散,极核内的雄性核仁逐渐变大,最后增大至与极核的核仁差不多大小;开花后4~5 h,精核与极核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而此时在卵核内出现1个雄性核仁;开花后6 h左右,卵核核仁仍未完成与精核核仁的融合,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1~2次;开花后12 h,精核核仁与卵核核仁融合形成1个较大的核仁,至此合子形成;开花后24 h,合子有丝分裂1次,形成2个细胞的原胚,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形成8~16个游离核,绕胚囊周缘分布。水稻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  相似文献   
79.
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 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注量的N+辐照都能提高Wis2-1A的转录水平,但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拷贝没有大的提高,且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这说明Wis2-1A在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