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1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低能离子注入对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nt1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能离子注入对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nt1多态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RAP技术检测离子束辐照后的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Tnt1的多态性。[结果]随着离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大,发芽率基本成线性减少的趋势,但在注入过程中的真空状态对种子的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经过离子束辐照后,烟草植株的生理特征展示出一些较明显的变化。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Tnt1发生了转座。通过TRAP分析,Tnt1展示出一定的多态性。利用TRAP技术,通过对样本DNA的扩增,对出现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经BLAST搜索,没有发现与Tnt1匹配率较高的序列,初步判断其为功能未知的序列。[结论]该研究为揭示离子束的诱变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FJ-15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N+注入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从突变体中筛选高絮凝活性、性能稳定的菌株,并检测其絮凝活性。[结果]N+注入剂量为2×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较低,随N+注入剂量增加,菌株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当N+注入剂量为8×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最高(75.34%),当N+注入剂量为1×10^16ions/cm^2时,正突变率较大;通过初筛试验,得到了193株正突变菌株;通过复筛试验,得到了3株高絮凝活性的菌株FJM-10、FJM-19、FJM-29,其絮凝率分别为93.81%、86.64%、83.65%,平均较原菌株的絮凝活性(64.55%)高20%左右。其中,FJM-10菌株的稳定性最好,絮凝活性最高。[结论]FJM-10菌株的最佳发酵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或麦芽糖)和蛋白胨(或尿素)。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注量的N+辐照都能提高Wis2-1A的转录水平,但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拷贝没有大的提高,且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这说明Wis2-1A在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 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小麦种子后,种胚在萌动的不同阶段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表达活性,分析了60Coγ射线对WIS2-1A表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WIS2-1A的表达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种子培养时间不同,对于60Coγ辐照剂量有不同的敏感性,相对于其他培养时间和剂量,在种子培养45h受到100 Gy60Coγ辐照的时候更能有效激活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青海湖地区6种乳制品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从青海湖地区采集的牦牛牛奶、牦牛酸奶、牦牛曲拉、犏牛牛奶、犏牛酸奶以及犏牛曲拉6种乳制品样品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脂肪、总糖、水分以及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6种乳制品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4.4%、71.6%、3.7%、3.6%和49.6%,高于普通牛奶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6种样品的谷氨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1.6%、21.5%、23.1%、22.0%、21.7%和22.4%,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9%、40.8%、39.9%、41.1%、41.0%和40.0%;牦牛牛奶和犏牛牛奶的脂肪含量达到9%,是普通牛奶脂肪含量的2倍以上。[结论]这6种乳制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87.
溶氧控制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溶氧控制对氨基酸发酵工艺的影响及增加溶氧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8.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及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李娜  焦浈  秦广雍 《核农学报》2005,19(4):322-326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SSR、STS、SNP等,并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基因标记与定位、遗传图谱构建、外源染色体鉴定与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辅助育种等。  相似文献   
89.
本文研究了低能N+ 和Ar+ 注入对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的剂量效应 ,并分别给出了在考虑离子对样品的溅射和损伤的情况下的拟合曲线。通过对不同剂量处理的溅射和损伤系数的改变 ,可以对辐照的剂量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研究还发现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对低能N+ 和低能Ar+ 的辐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0.
从土壤中得到 1株具有酯酶活性的菌株 ,并通过离子束诱变选育的方法筛选到 1株产生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K2 。对影响K2 产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氮源为 2 .0 %的玉米浆 ,最佳碳源为 2 .0 %的可溶性淀粉。对K2 酯酶的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 ,酯酶的最适温度为2 8℃ ,最适作用 pH为 7.0~ 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