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6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励牌最新一代高效绿色无公害生物型驱鸟剂,是采用美国进口的纯天然原料,运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国内知名科研单位和高校大力支持下研制而成的高科技生物制剂。该驱鸟剂使用方法简单、驱鸟效果显著,一次使用30天以上有效,用水稀释后挂瓶或者零星喷雾使用,缓慢持久地释放出一种影响禽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特殊清香气味,鸟雀闻后即会飞走,在其记忆期内不会再来。广泛用于农作物、果  相似文献   
32.
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尚未产生明显抗性,永丰县、德安县和余江县小菜蛾种群对唑虫酰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5.20~8.20倍;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茚虫威有中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72、3.44、2.77和2.20倍,而对溴虫腈、定虫隆和丁醚脲无交互抗性;增效剂磷酸三苯酯和胡椒基丁醚对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3.42倍和2.64倍;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18倍和1.64倍。研究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可能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3.
二化螟越冬幼虫在稻株内的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化螟越冬代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田块和不同受害程度稻株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农事操作技术措施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水稻植株上的分布数量表现为随着稻株离地面高度的升高而减少,且这种分布趋势与田间的二化螟幼虫密度无关;二化螟幼虫在不同受害程度的稻株上的分布均以5~10 cm的稻株部位最多。在翌年春季,在稻草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36.44%)高于在稻桩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27.11%),但是在稻桩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138.25)极显著高于在稻草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34.25)。"火烧+堆沤"(冬前在田间对稻草进行焚烧,翌年早春再进行堆沤)处理和旋耕处理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分别为71.17%和66.25%,显著高于单独焚烧稻草或单独堆沤处理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盐碱生境通过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等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离子微区分布调控主要通过调整盐分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来减轻Na+等高浓度离子对重要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是盐碱胁迫下植物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探究黑麦草在盐碱胁迫下的离子微区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水培法,采用不同盐碱浓度(0、50、100、200 mmol·L-1)培养液处理黑麦草植株,考察其生长、离子吸收、运输选择性和微区分布变化,揭示黑麦草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 盐碱胁迫下,植株的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升高;当盐碱浓度大于100 mmol·L-1时,根长、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即黑麦草的耐盐阈值是100~200 mmol·L-1;2) 盐碱浓度为50 mmol·L-1时,植株根中K+/Na+较空白升高了48.3%,Ca2+/Na+升高了54.1%,说明黑麦草根部可通过增强K+、Ca2+的吸收来维持细胞渗透压并缓解高浓度Na+的毒性;3) 在50~200 mmol·L-1的盐碱浓度下,黑麦草叶片中可溶性组分及细胞壁中Na+的相对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但细胞器内Na+的相对含量降低,说明叶部将Na+富集在液泡和细胞壁中,以减少Na+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4) 叶片微观结构的SEM电镜图片显示,盐碱胁迫下叶片表皮增厚、导管数量减少和孔径缩小。综上所述,盐碱胁迫下黑麦草不同器官的适应机理不同,根部主要通过强化K+、Ca2+的吸收,降低对Na+的吸收,并将Na+区隔化在液泡中以降低离子毒害和维持渗透调节,而叶片主要通过将Na+区隔在液泡及细胞壁中,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来保护细胞器免受离子毒害。本研究可为黑麦草的耐盐碱适应机制及其在盐碱土上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长江三角洲土壤Cd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文  郭坤一  刘红樱  陈国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86-1988,1998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Cd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集成因进行探讨,初步评价了生态效应。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Cd主要富集于沿江一带和城市区;冲积层物质所带的Cd是沿江富集的主要原因,工业降尘等人类活动是Cd富集的另一重要来源;农作物中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的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土壤pH值相关性显著;不同作物对Cd的吸收能力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6.
马荣朝  吴维雄  秦文  黄梅  陈川 《茶叶科学》2008,28(2):142-146
植物能源已开始成为今后农用柴油机燃料的重要能源,在茶籽油作为S195型柴油机燃料进行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基础上,将茶籽油经过均质脱脂处理后在柴油机上燃烧,采用电子显微扫描镜测定废气碳粒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燃用经处理的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其燃烧室和喷油嘴的积炭和排气污染下降,燃烧性能好,提高了柴油发动机燃烧质量。  相似文献   
37.
斜纹夜蛾P450基因CYP4M14和CYP4S9的克隆与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水金  秦文婧  陈琼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115-3124
【目的】研究斜纹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CYP4M14和CYP4S9 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两个基因在斜纹夜蛾抗、感品系6龄幼虫中肠和脂肪体中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斜纹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M14和CYP4S9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YP4M14编码区长1 512 bp,编码 504个氨基酸;CYP4S9编码区长1 473 bp,编码 491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肠中,CYP4M14和CYP4S9在抗性品系中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敏感品系中的4.85和18.63倍;在脂肪体中分别是在敏感品系中的75.14和6.07倍。【结论】斜纹夜蛾对溴氰菊酯的高水平抗性可能与CYP4M14和CYP4S9的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8.
花椒的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快速、高效、优质的花椒干燥方法,采用自制真空微波干燥设备对花椒进行3因素(功率、装载量、温度)、单指标(平均干燥速率)的二次正交回归干燥试验,得出平均干燥速率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参数综合优化,提出了花椒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试验表明,采取微波真空干燥工艺,能改善花椒微波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39.
钱钧  刘祥  秦文浩  朱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67-4370
排水体制和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排水体制对流域水环境污染存在明显差异.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秦淮河流域分流制条件下,全年COD、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1 057.2 t、15.9 t,其中51.0%、48.4%来源于中雨径流雨水;合流制条件下,全年COD、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1 517.6 t、29.9t,其中82.2%、74.9%来源于大雨污水溢流.负荷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排水体制在3种雨型条件下,各河段NH3-N负荷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雨COD负荷不同.中雨时,分流制雨水中COD负荷约是合流制溢流污水的2~3倍;而大雨时,合流制溢流污水与分流制径流雨水负荷相近.总之,分流制雨水径流污染不容忽视,合流制溢流污水污染应结合降雨强度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0.
临汾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1998年以来,坚持改革创新,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为己任,不断探索市场农业形势下植保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初步建立健全了一支由村、镇(乡)、县三级组成的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效率的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了科技服务工作,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农作物病虫防治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1组织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植保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组成比较单一,力量薄弱,效率较低。面对新形势,植保工作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