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目的]氮素吸收效率是影响作物氮效率的重要方面,开展油菜氮高效吸收转运特征研究旨在为提升油菜氮吸收效率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探究油菜氮高效吸收转运机理,以一对氮效率差异显著的油菜种质:氮高效种质'498'和氮低效种质'428'为试验材料,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氮(9.5mmol·L-1)和低氮(0.47...  相似文献   
52.
为高效降解秸秆和腐解油菜病原菌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研制出由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复合液体菌剂和由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菜籽饼和油菜秸秆进行发酵所得的固体复合生物肥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秸秆和油菜病原菌菌核的效率,测定其对盆栽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基质对照相比,油菜和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15.07%和5.81%,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0.98%和12.28%;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的秸秆可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油菜籽比空白对照增产9.6%。  相似文献   
53.
开展绿肥专用型油菜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稻田种植的绿肥油菜品种(系),为广西地区绿肥油菜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以12个油菜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其生育期、株高以及盛花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价其生态适应性和肥用性状,筛选适宜广西地区种植和推广的绿肥油菜品种(系)。在低肥力投入情况下,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盛花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还田量相对较高,鲜干草产量分别达3280-4208 kg/亩530-624 kg/亩;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9.40-11.89 kg/亩、1.17-1.54 kg/亩和23.15-28.78 kg/亩。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广西省南宁市种植的综合表现较好,生态适应性佳,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凝结水对不同盐生境下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的生态作用,以生长于不同盐渍化生境(S_0、S_1、S_2)的盐穗木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有凝结水(W_1)和无凝结水(W_0)对盐穗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W_0处理时,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穗木群落的PS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3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S_2盐穗木群落的光下最大荧光(F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及S_1盐穗木群落的最小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qN参数也显著降低(P0.05)。(2)S_0群落中,W_1可以提高叶片水势,然而W_0处理却降低叶片水势;S_1群落中,W_0和W_1处理时均能提高叶片水势,而W_1处理则能更大的提高植物叶片水势;S_2群落中,W_0和W_1处理均能提高植物叶片水势,而W_0处理能更大的提高植物叶片水势。(3)不同盐渍化梯度下,W_1和W_0处理时盐穗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仅S_2盐穗木群落存在不明显的午休现象;S_0和S_1盐穗木群落的Pn日均值W_1和W_0处理时差异显著(P0.05)。(4)S_2盐穗木群落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W_1和W_0处理时均高于S_0和S_1盐穗木群落;W_0处理可以提高S_2盐穗木群落的WUE,降低S_0和S_1盐穗木群落的WUE。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吸收累积动态变化,明确高含油量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及利用特征,为发挥油菜高产油潜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9,简称Z19)和普通含油量对照品种(华油杂12,简称H12和华油杂62,简称H62)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产油量、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探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征。【结果】两年试验结果均表明Z19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H62(8.5%—20.4%),但与H12差异不大,而含油量显著高于H12和H62(10.1%—26.7%)。监测2020—2021生长季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Z19生物量均低于H62,在角果期前与H12没有显著差异,角果期和成熟期Z19生物量不同程度地高于H12。田间试验花期后和盆栽试验整个生育期Z19植株氮含量均低于H12和H62,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不同程度高于H12和H62,磷含量没有一致性差异。不同生育时期Z19的氮积累量比H62低19.2%—29.0%,盆栽试...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通过向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小球藻,旨在探究其对养殖水体N、P降解和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最佳浓度。分别设置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探究不同浓度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N、P的改善效果,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处理组相比,HC组水体N、P营养盐含量降低,对3种形态氮的降解速率NH4+-N>NO3--N>NO2--N。与NC组相比,MC组和HC组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各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且HC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群落丰富度与NH4+-N含量显著相关。小球藻可以吸收养殖水体中N、P营养盐,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甘蓝型油菜耐低氮种质筛选及绿肥应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以下简称:油菜)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也是一种用地养地、轮作休耕作物。在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油菜由于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广等特点,其绿肥应用价值突显。由于油菜栽培产业目标的不同,现有主栽油菜品种营养需求特征决定其需要较高的推荐施肥水平,不能更好实现油菜绿肥应用“小肥换大肥”的产业目标。因此,评价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筛选低氮高效油菜种质,可为绿肥应用专用型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支撑。本研究以73份油菜种质资源作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低氮和正常施氮2个处理,以盛花期生物量、植株氮累积量、耐性指数等为指标对供试材料绿肥应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盛花期低氮处理下73份油菜种质单株鲜重变化幅度为29.33~199.33g,变异系数30.0%;油菜单株地上部和根部氮累积量变化幅度分别为48.67~360.43mg和4.21~67.46mg,变异系数分别为31.0%和53.0%。由此可见,盛花期单株鲜重和养分吸收累积能力在供试油菜种质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优选绿肥性状优异的油菜种质资源具有可行性。通过分析不同油菜种质盛花期氮效率综合值和耐性指数可知,73份油菜种质中...  相似文献   
58.
为了明确粗糙脉孢菌NC-3菌株在水稻秸秆还田上的应用潜力,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NC-3菌株在水稻秸秆上的定殖,对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酚酸含量以及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C-3菌株能在灭菌的水稻秸秆上迅速定殖(72 h长满菌丝和孢子)。相比无菌水,培养7,14,21 d, NC-3菌株处理的水稻秸秆降解率分别提高2.3,7.3,3.2百分点;秸秆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总酚酸含量分别下降2.0,10.7,10.4百分点,0.7,0.9,1.3百分点和7.6%,6.9%,6.4%。NC-3菌株对水稻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总酚酸的降解作用主要发生在培养的前14 d(0~14 d),对半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在培养14 d后逐渐增强。添加水稻秸秆会显著降低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且随秸秆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接种NC-3菌株能显著提高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相比无菌水,分别提高3.3,9.7百分点)。总之,接种脉孢菌NC-3菌株能有效加快水稻秸秆降解和酚酸类物质转化,可有效提高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