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2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中熟组区试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2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中熟组区试结果:华优107、金优T-80、中优315、优1315、中优317、岳优360、绮优桂99和特优227等8个组合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及米质等综合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推荐自治区评审,并于2003年2月通过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2.
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特优63为对照,将21个水稻品种分为A、B两组参加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组Ⅱ优416、D优202、F 3001、冈香优527、贺两优86和天优1025以及B组T优855、华优122、培杂279、汕优416和特优986 11个水稻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优于对照特优63,一般平均产量为8668.5~9264.0kg/hm2;推荐省级评审,于2005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3.
以超级稻品种特优航1号、天丰优998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2009年晚造进行大田栽培,比较了其在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控水灌溉②超级稻品种的株高、剑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量最小。特优航1号,天丰优998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节水33.25%、31.99%和33.43%、36.55%。控水灌溉②是桂南稻作区晚造超级稻较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培育抗稻瘟病优质水稻不育系并组配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为广西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更新换代保障.[方法]以抗稻瘟病优质水稻材料桂2为亲本,与汕B×博B后代杂交并复交,制保后再与博A回交选育成籼型水稻不育系青A,并与恢复系配组选育抗稻瘟病优质杂交稻品种.[结果]青A稻瘟病抗性1~3级,整精米率58.5%,粒长5.4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垩白度0.5%,透明度2级,碱消值6.3,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25.1%,花粉不育度100.000%.采用青A组配的杂交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好等特点.[结论]青A为稻瘟病抗性强、稻米品质优、花粉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农艺性状优良和配合力好的不育系,与不同熟期恢复系配组的杂种呈感温性,其杂交组合在应用推广中表现适应性广、高产性强、米质优和田间稻瘟病抗性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重组自交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为水稻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汕97B、柳沙油占202及二者杂交构建的17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结果]3个稻米碾磨品质性状(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6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中,除粒长与垩白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3个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碾磨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如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除粒长外的其他9个性状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相关等.在第5和第6染色体上共检测出出糙率、精米率、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9个性状的11个QTL,其中9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为主效QTL,且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区域存在趋同现象.[结论]重组自交系群体12个稻米品质性状存在互作效应,与QTL定位结果相互印证.鉴定所得主效QTL可用于水稻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6.
以50份水稻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细条病抗性观察鉴定,对病斑占总叶面积率(病斑占比)、病斑长度、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等抗性指标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3个指数间及其与剑叶宽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斑占比是田间评价细条病发病情况的理想指标;病斑长度是唯一与剑叶宽度存在极显著相关的指数;按照病斑占比(IRRI标准),5份材料L424、L425、L427、L433和L443表现为中抗(10%),15份表现为中感(30%),20份表现为感病(40%),10份表现为高感(20%)。  相似文献   
27.
国际碳汇贸易机制与云南的造林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冰  董棣  秦钢 《云南林业》2005,26(1):9-1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中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项目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充抵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量。  相似文献   
28.
优质香型早籼稻新品种新香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占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香型早籼稻新品种,表现株叶形态好、产量高、中抗白叶枯病、加工品质好、香味较浓、熟期适中、适应性广。2003年2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9.
2002年广西优质稻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02年广西优质稻区试结果:桂农占2号、桂花占、新香占、柳香占和玉桂占等5个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优于对照七桂占,推荐省级评审,并于2003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0.
赵潇  秦钢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70-271,274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在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复苏温度、血清浓度、生长液pH值、培养温度、消化液浓度、传代比例等因素对Marc-145细胞传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苏温度37℃、血清浓度10%、生长液pH值7.2、培养温度37℃、消化液浓度0.25%、传代比例1:3时Marc-145细胞传代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