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广西玉米农家品种资源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西各地收集玉米农家品种资源367份为试验材料,其中普通玉米资源203份,糯玉米资源145份,爆裂玉米资源19份。利用瑞典波通公司(Perten)DA720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别测定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12.61%,变异系数是7.12%,含量幅度是10.44%~15.19%;脂肪平均含量是4.45%,变异系数是9.27%,含量幅度是3.48%~5.89%;淀粉平均含量是68.01%,变异系数是2.88%,含量幅度是59.35%~71.79%。含量幅度及变异系数是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大多数广西玉米农家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都是中低值类型,只有部分资源的淀粉含量是中高值类型。有少量几个广西玉米农家品种资源或同时具有比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或同时具有比较高的脂肪和淀粉含量。未发现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都比较高的农家品种资源,也未发现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比较高的农家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2.
两种环境下玉米单倍体注射法与自然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正大619为母本,单倍体诱导系桂诱1号诱导其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和大田两种环境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和自然加倍法进行单倍体加倍处理,对两种环境下不同加倍方法的散粉率和吐丝率进行方差分析。对散粉率的分析表明,在温室大棚环境下散粉率比在大田中有极显著提高,温室大棚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散粉率分别是12.02%和13.97%,大田中分别为9.27%和6.87%。不同环境与加倍处理方法间的互作有显著差异,在温室大棚环境下,自然加倍法对提高散粉率的效果最好。对吐丝率的分析表明,吐丝率在温室大棚与大田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大棚环境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吐丝率分别是99.30%和99.37%,大田中分别为97.76%和96.36%。在育种基地创造适宜的玉米单倍体生长环境,自然加倍法也能够获得可观的雄穗散粉率,并提高雌穗吐丝率,从而提高单倍体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3.
大豆杂交组合F1代优势及亲子代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广西优良大豆品种(系)为母本,4份巴西大豆种质作父本,配组12个。研究F1代各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F1代与中亲值,F2代间的关系。大多数组合F1代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正向超亲,少数组合向超亲,各性状平均正向超亲大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荧数>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生育日数。F1代与中亲值在株高、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上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F1与F2代在株高和单株荚数上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粒数、单株产量上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广西农业科学院,是广西唯一的旱粮专业研究所,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在职职工190人,其中科技人员97人,在职高级职称者10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7人,硕士研究生11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研究生4人.  相似文献   
25.
广西野生大豆资源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原生地受到很大的破坏,种质资源损失严重,抢救保护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已十分紧迫。针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野生大豆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加强收集保存、深入鉴定评价、充分利用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广西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6.
杂交玉米新品种桂单9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单901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008年以新选自交系99-18-99、DH3-202作父母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优良品种,综合性状好,具有中秆、大穗、高产和多抗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平原及山地玉米产区种植,产量一般在7.5t/hm2以上,高产可达9t/hm2。文章详细介绍桂单901的品种选育情况、产量表现、特性特征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7.
玉米Rubisco活化酶基因ZmRCA1的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ubisco活化酶(RCA)是一种可激活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伴侣蛋白,可通过对Rubisco的活性调节决定植物的碳同化效率。为了研究玉米ZmRCA1的多态性,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编码玉米Rubisco活化酶的ZmRCA1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微核心种质的95份自交系的ZmRCA1进行测序,获得长约1 680 bp的基因组序列。多态分析表明,在1 680 bp的区间内共发现22个SNP和8个InDel,其中5个SNP和1个InDel变异产生氨基酸序列改变;频率在0.1以上的13个多态性位点共形成27种单倍型,利用6个多态性位点就可以分辨约90%的单倍型。ZmRCA1基因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基因DNA序列相似性为97.9%,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则达99.8%;中性检验表明ZmRCA1基因符合中性进化模型假设,没有发生纯化选择。  相似文献   
28.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玉米农艺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多属于数量性状范畴,这类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使其遗传极为复杂,并且性状间常存在复杂相关关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间的复杂关系使得育种中对以产量为目标的选择极为困难.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客观事物中多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综合分析方法.合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加深对性状间相互关系的遗传规律及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和依存关系认识,为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5个玉米品种(组合)的20个农艺性状应用GGE双标图、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日产量、千粒重、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20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6个公因子;以6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35个品种(组合)聚类结果聚成17个类群,其中G8、G14、G12、G10和G17为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9.
大豆新品种桂春2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桂春2号是以广西农家品种“拉城黄豆”为母本,广西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中间材料“305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既适合单种也适合间套种。  相似文献   
30.
概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中国玉米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及杂种产量的预测、目标基因和QTL定位、DNA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子纯度鉴定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以下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1)在玉米特用种质资源的发现、鉴定、分类整理和开发利用上,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能进一步挖掘与玉米高产、优质、高抗有关的基因性状,从而进行基因的定位和标记,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2)运用该技术对玉米抗病、抗虫、抗涝、抗旱等抗逆性基因进行精确定位,为这些抗逆基因的克隆、转化及利用打下良好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3)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玉米DNA指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其检测技术将逐步程序化、简单化和自动化,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经济、迅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的纯度及真伪,为品种保护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