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野生二粒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对条中32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对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Bet-Oren、Bat-Shelomo和Givat-Koach 3个群体的30个基因型的1 030个体苗期及成株期进行接种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抗性绝大多数材料均表现为感病,其中占总鉴定个体数目的表现型比例:高抗1.5%;中抗13.0%;感病85.5%.群体抗病比例:平均为6.67%,Beit-Oren为0%,Bat-Shelomo和Givat-Koach都为10%.此外,在苗期表现高抗和中抗的个体,其成株期均表现为抗,其中基因型TZ35和TZ94的野生二粒小麦个体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农艺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俊  程剑平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969-973999
为给野生大麦的遗传和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对起源于以色列不同地区6个群体的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间的物候性状差异明显.从个体水平上分析,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湿生生态型中,除旗叶面积外,其最小值则出现在旱生生态型中;从群体水平上分析,除每穗粒数外,湿生型平均值皆高于旱生型平均值.曼-怀氏等级和检验显示,湿生型和旱生型之间的这些物候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斯皮尔曼秩相关性检验则表明,9个物候与性状间,除三叶期与粒重、穗粒重无相关性外,其余物候性状间均呈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生长期与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等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则呈显著负相关;芒长与旗叶面积、株高,稳长与株高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每穗粒数则与芒长和旗叶面积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芒长与穗长亦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表明,以色列不同地区野生大麦物候性状差异是其生境主导下生存选择的结果,其丰富的表现型多样性,可用于遗传与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其中包括9对中着丝粒染色体(m)和5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其中在第1、第2号染色体上发了2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 =4x =28=18 m(2 SAT)+ 10 sm(2 SAT),核型类型为“1A”.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 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 4因子 5水平 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 ,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 14 % ,甘蔗产量高于 75t/ hm2 和产糖量高于10 .5t/ hm2 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 :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 0 .80 - 0 .85m,氮肥 (尿素 )最适宜用量为 0 .6 t/ hm2 ;磷肥 (过磷酸钙 )施用过多会影响甘蔗含糖量 ,一般以 1.32 t/ hm2 为最适 ;钾肥 (氯化钾 )最适用量为 0 .9t/ hm2 。  相似文献   
15.
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对甘蔗含糖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14%,甘蔗产量高于75t/hm^2和产糖量高于10.5t/hm^2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在地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0.80-0.85m,氮肥(尿素)最适用最为0.6t/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  相似文献   
16.
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色列6个不同地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6个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个物候期和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些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小穗重与旗叶期、出芒期和开花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小穗裸粒重与每穗及其每株小穗数则成正相关。将这些指标与各群体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作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结果显示,大多数彼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源自不同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物候性状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长期适应性选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的基础,并为现代栽培小麦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设置6个施氮水平,对比研究润湿灌溉技术和传统灌溉技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灌溉技术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在第0、2、4、8、12、18、24 d时,通过测定黄瓜幼苗的株高等生长指标,发现采用润湿灌溉技术栽培的黄瓜,其幼苗株高在6个施氮水平上均明显高于传统灌溉栽培方式。在第24 d施氮水平为220 mg/L的润湿灌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株高为传统灌溉栽培方式的1.92倍,而要出现同样的生长状况,用传统灌溉栽培方式则需280 mg/L的氮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野生二粒小麦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来自以色列Mt.Hermon地区的119份野生二粒小麦和我国不同地区36份栽培小麦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与我国栽培小麦在个体和整体水平的面筋、蛋白质、沉降值等性状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都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以上指标间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检定显示,各质量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并且与我国现代栽培小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我国栽培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黔西北地区生态气候下,对来源于以色列的18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200个基因型的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地区,18个野生二粒小麦群体能够正常生长并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统计分析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群体和基因型间的物候特征及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性;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特征相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野生二粒小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特征,为黔西北地区栽培小麦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野生二粒小麦种子休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野生二粒小麦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对分别来自以色列北部湿润山区的Mt.Hermon、北部加利利(Galilee)附近地区的Gamla、Ammiad和Tabigha、中部山地区的Mt.Gerizim以及南部内盖夫沙漠北缘的J'aba地区的6个自然群体野生二粒小麦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成熟的种子均具有明显的休眠习性;高温(40℃)储藏可加快野生二粒小麦种子的后熟过程,从而可以迅速地打破种子的休眠;不同群体野生二粒小麦休眠的程度不相同,由深至浅其休眠顺序为:Mt.Gerizim<Mt.Hermon<J'aba<Ammiad<Tabigha<Gamla.进一步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小穗上,上、下部两粒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