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三麦开花灌浆阶段,如果气温偏高、连续阴雨,很容易发生赤霉病。 1963年江苏吴县三麦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4月30日起开始零星发生,5月14日进入盛期。早麦至5月23日,晚麦5月25日逐渐停止发展。在赤霉病发生期间,全县发动群众开展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运动。共防治29万余亩次,占三麦总面积44%,防治效果平均54%,好的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2.
【目的】揭示新疆不同居群野生沙棘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规律,为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等地野生沙棘共6个居群48个单株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居群间果实性状分化均值为37.23%,小于居群内的62.77%;性状分化系数最大的是总酸含量(65.57%),最小的是果肉颜色(5.83%)。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哈巴河居群最大。果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0.11%,变异幅度为21.77%~74.34%,各性状变异系数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实颜色平均变异系数最大(74.34%),总糖含量平均变异系数最小(21.77%)。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46%。【结论】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存在较高的差异及分化,果实颜色的性状变异最大;居群内的变异是新疆野生沙棘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哈巴河居群果实性状多样性最丰富,果实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果实颜色、种子颜色、总酸含量、总糖含量等。  相似文献   
53.
1.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区有三种类型:(1)以分生孢子继代越夏为主要型式的终年流行区;(2)以闭囊壳休眠越夏、子囊孢子主要侵染秋苗的秋苗带菌越冬流行区;(3)以闭囊壳越夏、越冬,子囊孢子在春季侵染的春季侵染流行区。2.白粉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春季的流行速度,影响流行速度的因素是:(1)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品种抗性的退化和病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是病害大流行的基础;(2)气候是影响年度间病情轻重的主导因素。10℃以上天气出现早,21℃以上高温出现迟,则发病期长、病情重。过程性降雨有利病菌孢子的繁殖与侵入。病情与气候的关系有:多雨限制  相似文献   
54.
针对现有微孔微泡发生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以及故障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微孔微泡发生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水产养殖、农业灌溉等水处理领域。采用气孔均分、流体进出口异径以及气室相通原理,进行总体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装置试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且易于制造。  相似文献   
55.
冬青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普遍含有三萜、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在临床上有降血脂、心脑血管保护、抗菌消炎等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于冬青属药用植物价值的发掘,有力地推动了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常用冬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有关研究,提出有必要深入研究冬青属药用植物的药理,筛选出更多的活性物质并深入发掘其在临床治疗上的用途。  相似文献   
56.
施用生物炭对干旱区玉米农田碳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本研究在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中的玉米农田设置施入不同含量生物炭的对比试验,其施用生物炭量分别为:0(CK)、15(C15)、30 t?hm~(-2)(C30)和45 t?hm~(-2)(C45),就各处理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CO_2、CH_4及N_2O)通量进行观测,对其农资投入进行统计,并进行碳足迹的计算。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会有效降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总量,处理C15、C30、C45与对照CK相比,其温室气体累计排放量分别降低21.4%、14.2%、16.8%;碳足迹及单位产量碳足迹则随着生物炭添加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处理C15、C30、C45与对照CK相比,其碳足迹分别增大73.1%、149.1%、227.8%,其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分别增大59.8%、121.2%、195.9%。相比对照C15,处理C30和C45分别提高了玉米产量的4.2%和2.2%,但增幅均并不显著。因此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因素考虑,建议科尔沁地区玉米农田在生产过程中施用15 t?hm~(-2)生物炭,在保证增加产量的同时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相似文献   
57.
为了明确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系统生育期内温室气体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7年5—10月对呈梯级分布的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人工林地、农田(玉米)和草甸湿地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并同步测量取样点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对温室气体通量及其影响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上温室气体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室气体通量受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温室气体通量的吸收或排放。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着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土壤温室气体通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率时,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又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从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响应。CO_2通量的温度敏感性(Q_(10))表现为:农田(4.18)草甸湿地(2.87)人工林地(2.51)半固定沙丘(2.41)半流动沙丘(2.36)。CO_2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月、8月,其中8月22日附近的排放峰值明显高于7月21日附近的排放峰值。3种温室气体通量均值呈现出梯级变化(换算为CO_2):半流动沙丘[181.65 mg/(m~2·h)]半固定沙丘[242.16 mg/(m~2·h)]人工林地[348.33 mg/(m~2·h)]农田[405.72 mg/(m~2·h)]草甸湿地[(487.63 mg/(m~2·h)]。试验区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也呈现出相同的梯级变化,生育期CO_2通量与土壤中总有机质含量和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育期内N_2O通量的变异对土壤温度的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HPLC-MS/MS) 测定丙炔氟草胺在食品 (苹果、葡萄、柑橘、甘蓝、小麦、大豆)、土壤和水中残留量的方法,并分析了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采用C18、N-丙基乙二胺 (PSA)、石墨化碳黑 (GCB) 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净化剂分散萃取处理,以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 (ESI+) 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5 mg/kg范围内,丙炔氟草胺在苹果、葡萄、柑橘、甘蓝、小麦、大豆、土壤及水8种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7 6)。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丙炔氟草胺在8种基质中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 (n = 5) 为1.1%~7.8%;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7%~109%,RSD (n = 15) 为0.1%~9.2%。方法的定量限 (LOQ) 为0.000 3~0.003 2 mg/kg,均低于美国、中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MRLs)。本方法简便、稳定、灵敏,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同时,对大田土壤分析的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9 d,属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59.
几种拟除虫菊酯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氟硅菊酯对供试稻纵卷叶螟三龄幼虫的LC50值为1~47 mg/L,均小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三唑磷和甲胺磷,相对毒力指数较高,相对三唑磷毒力指数为96.71~3746.46,相对甲胺磷毒力指数为731.35~36784.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剂量处理时,2.5%高效氟氯氰菊酯和5%氟硅菊酯处理防治卷叶效果均达到70%~89%,3种供试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防治效果达56%~92%,药后20 d对稻飞虱兼治效果达86%~98%,效果良好,不对水稻产生药害,对天敌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60.
从辽宁省8 个地区的番茄种植区中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115 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并对抗药性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呈现加重的趋势,8 个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 值分布在0.05~16.30 mg·L-1 之间,平均为3.99 mg·L-1,抗性频率达到83.48%,以中抗菌株为主,但在阜新和盘锦地区检测到高抗菌株。对抗性菌株BcOS1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选抗性菌株在第369 位和第373 位的氨基酸同时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