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457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425篇
  392篇
综合类   2071篇
农作物   275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1196篇
园艺   346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991.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草果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分离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草果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TEF,ACT和GAPDH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明确7种杀菌剂对草果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对于禾谷镰刀菌,所选的7种杀菌剂中京彩的防治效果达到93%以上。对于胶孢炭疽菌,代森锰锌在田间推荐量区间内可以实现百分百防治。蓝楷、京彩、施灰乐低浓度时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推荐京彩、施灰乐,代森锰锌和蓝楷作为云南省草果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992.
有机氮是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氮矿化、氮素有效性与有机氮组分关系密切,明确土壤有机氮组分对氮矿化的贡献,有利于为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的施肥模式是影响稻田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从不同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氮素形态和矿化作用特征、土壤氨氧化菌和硝化及反硝化菌群功能基因数量变化、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活性和胞外酶、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等方面展开了相应的讨论,提出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微生物利用性、土壤的氮供给,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稻田土壤肥力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单季杂交稻在江西省上高地区产量和群体特征的差异.[方法]以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和4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2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等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穗型大、穗数足、结实率与千粒重保持正常水平,籼粳杂交稻生长中后期具有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的特点.[结论]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可供江西省上高地区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538和甬优12.  相似文献   
994.
受机械加工与安装水平的限制,磁通门传感器的三个分量相互之间无法保证绝对正交,由此会带来三分量磁测数据误差。本文通过建立一种三轴正交角度与磁总场误差关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反演分析及建立一种修正算法,达到推算三个分量不正交角度并修正的目的。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实际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进行不正交度的测试与修正后,能够使其在测量总场时的误差减小到±10 n T,减小了测量时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5.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三氯化铝比色法检测皱皮木瓜皮渣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得率,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3种物质提取因素敏感区域确定,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种物质连续提取工艺指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齐墩果酸、熊果酸:超声提取,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此时得率最高,为1.677%;2总黄酮:超声提取,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25(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0min,此时得率最高,为0.527%.  相似文献   
996.
为满足市场对于墨兰的需要,同时达到保护野生植物的需求,从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以及其它因子对墨兰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外植体褐变的抑制、生根壮苗等方面综述墨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现状,就墨兰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墨兰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试验比较了16-次甲基甲地孕酮(MGA)和氟孕酮(FGA)对安徽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LH峰值及排卵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MGA处理组开始发情的时间(80.6±3.5)h较FGA处理组(41.3±1.3)h长,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情发情处理结束到LH峰出现、到排卵以及LH峰出现到排卵的时间间隔,MGA组为(93.5±2.2)h、(117.9±2.9)h和(24.4±1.1)h,FGA组为(55.5±2.3)h、(76.4±1.5)h和(20.8±0.7)h,两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期发情处理结束后开始发情到LH峰出现的时间间隔、开始发情到排卵的时间间隔以及血清LH峰持续时间MGA组、FGA组分别为:(13.9±1.4)h和(14.3±0.8)h,(37.3±2.1)h和(35.0±0.5)h,(12.0±0.6)h和(12.6±0.3)h,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连作5 年的花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不同秸秆添加量处理均可显著增加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无秸秆还田对照分别提高了12.69% ~ 21.01%、9.66% ~ 25.05%、12.98% ~ 29.08%,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85% ~ 32.46%、17.89% ~ 36.59%、20.23% ~ 33.16%、26.56% ~ 33.80%、20.54% ~ 32.57% 和21.74% ~ 35.36%;秸秆还田条件下花生产量较对照提高了4.49% ~ 10.8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6 种酶活性及花生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花生连作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可有效改善土壤生物活性,缓解连作障碍,实现花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沼肥灌施配合机械深松对柑橘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柑橘果园沼肥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柑橘专用复合肥施用量为2 500 kg·hm-2)与沼肥灌施(T1、T2、T3和T4,施用量分别为45、135、180和270 t·hm-2)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沼肥灌施量条件下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其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柑橘果园灌施沼肥处理表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均显著增加,T1、T2、T3和T4的增幅分别为76.9%、35.8%、26.9%、33.6%。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09~14.38 g·kg-1,其中以T3最高,其次是T4。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粒级团聚体间存在差异,在CK、T3和T4中以0.25~2 mm团聚体为主要载体;在T1和T2中以>5 mm团聚体为主要载体。有机碳矿化试验表明,各处理土壤在前15 d矿化速率较快,累积矿化量达到168.42~190.84 mg CO2-C·kg-1,占整个培养期总矿化量的一半以上(58.46%~62.09%)。结合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可知,T3和T4中可矿化碳和易矿化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低于其他处理,表明沼肥灌施配合机械深松有助于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果园沼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黄色粘虫板对番石榴园螺旋粉虱的诱捕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黄板诱集番石榴园中螺旋粉虱的成虫。结果表明:黄板以垂直悬挂在树冠中层外缘的南面诱集效果最佳,而黄板悬挂的高度以黄板的上端与树冠底部平行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