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入侵植物斑地锦浸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本研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抑制番茄、辣椒和荆芥的发芽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而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0.4 g/ml的斑地锦浸提液强烈抑制了四种蔬菜根的生长,却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辣椒、荆芥和苋菜茎的生长,对根/茎比的影响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稻壳生物质炭吸附后、稻壳生物质炭解吸后的浸提样品进行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比CK,BC450、BC650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68.99%、75.09%、氮素固持率分别提高了26.2%、33.1%,降低了堆肥体水溶性总氮、铵态氮、腐殖态氮,提高了堆肥体微生物量氮,其中BC650处理的作用效应强于BC450处理;稻壳生物质炭对相同氮素含量载体进行吸附浸提后,BC450、BC650处理的氮素载体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吸附前降低了21.79%、28.6%,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68%、32.45%;稻壳生物质炭解吸之后,BC650处理解吸液中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大于BC450处理;堆肥过程中生物质炭对氮素物理与化学吸附作用并存,吸附的氮素未能提高堆肥体的腐殖态氮含量,并且具有可逆解吸性,其中650℃热解的生物质炭比450℃热解的生物质炭具有更强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3.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抑制番茄、辣椒和荆芥的发芽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而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0.4 g/ml的斑地锦浸提液强烈抑制了四种蔬菜根的生长,却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辣椒、荆芥和苋菜茎的生长,对根/茎比的影响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24.
添加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腐殖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羊粪堆肥的腐殖化特征,采用静态堆制、高温好氧发酵的方法设置了3个处理,以羊粪与食用菌渣鲜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初级物料,在初级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占初级物料干质量百分比15%,BC450、BC650)以及未炭化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CK),进行43 d的堆肥试验,监测了堆肥体水溶性有机物、总有机碳、可提取腐植酸含量等,分析了堆肥体腐殖化率、胡富比等。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羊粪与食用菌渣混合堆肥体的无害化及腐熟,其中BC650处理对堆肥腐解的促进作用优于BC450处理,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堆肥过程中BC450、BC650处理较CK处理减少了水溶性有机物、可提取腐植酸、富里酸、胡敏酸含量,降低了堆肥腐殖化率、腐殖化指数,提高了总有机碳、胡敏素含量,提升了胡富比,堆肥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可提取腐植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降低了29.32%、42.37%,富里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8.05%、46.77%,胡敏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28%、40.83%,但BC450、BC650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堆温、种子发芽指数、腐植酸及其组成等腐殖化特征来看,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堆肥的腐解,虽没有提升腐植酸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但提高了腐植酸的稳定度,且4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堆肥腐殖化程度优于650℃热解生物质炭。  相似文献   
25.
蚯蚓与蚯蚓粪快速高效分离是规模化蚯蚓生物消解农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环节。针对目前电刺激分离蚯蚓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缺乏相关定量参数等问题,该研究探讨了蚯蚓分离率对电刺激方式、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及电刺激耦合物料含水率、物料厚度等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电刺激对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可促进蚯蚓与蚓粪分离,间歇式电刺激方式较持续式电刺激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间歇式电刺激方式下,蚯蚓分离率与电刺激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蚯蚓生长的物料含水率适宜值为52.60%,物料厚度越小,越有利于电刺激分离率的提高;电刺激处理对蚯蚓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纤维素酶、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含量,蚯蚓经过5 d的恢复性驯养后,丙二醛含量可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综合蚯蚓分离率、技术参数易操作性等,采用间歇式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设计电刺激强度2 mA、通断电周期时长30 s、通电时长1 s,控制物料含水率50%左右、物料厚度20~25 cm,辅助210 lx白光光照,电刺激作业时间30 min,蚯蚓分离效率可达85%左右。研究可为快速高效分离蚯蚓活体与蚯蚓粪的设备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