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63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78篇
  79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盐碱地水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垦粳8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种氮肥运筹,即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3∶1)、平衡施氮(N2,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平衡减氮(N3,纯N总量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氮肥前移(N4,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5∶3∶2),以N1为对照,分析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盐碱地水稻抽穗期剑叶和籽粒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以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N3和N4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剑叶中的NR、GS、GOGAT活性,尤其是N2和N3的NR、GS、GOG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74. 21%,63. 22%,45. 46%和28. 95%,34. 28%,27. 27%;抽穗后籽粒中NR、GS、GOGAT活性随灌浆进程的推进而降低,且各时期的变化趋势与抽穗期剑叶一致。N2和N3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 30%,14. 29%,10. 32%和20. 76%,9. 89%,8. 70%,醇溶蛋白分别显著降低了7. 55%和9. 43%,总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9. 59%,7. 26%,N4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谷蛋白显著提高了7. 08%。N2和N3籽粒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9. 78%,31. 14%,29. 09%和19. 11%,17. 96%,19. 39%,N4显著提高了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综上,平衡施氮和平衡减氮有利于抽穗期剑叶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中的NR、GS、GOGAT活性维持较高水平,调控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效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药剂(A1:60%乙·嗪·滴丁酯、A2:60%乙·嗪·滴丁酯+48%灭草松、A3:48%灭草松)与清水对照组(A4)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苗期农艺性状、株防效及药害等级和成熟期作物产量,考察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除草剂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反枝苋、马唐防效好,对刺儿菜防效较差。药后15 d,A1与A2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均在75%以上,其中A2对马唐的株防效达到了100%。药后30 d,各处理下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A1对反枝苋的株防除效果最好为88.89%。玉米、大豆产量在A2处理下最高,分别较清水对照组高33.7%、39.4%。3种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药害等级均小于1,从株防效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A2更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3.
剪根稻苗移栽后叶鞘3H-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H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剪根稻苗移栽后叶鞘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剪根处理稻苗各器官干重均低于对照,而3H-同化物的比活度却高于对照,标记后10d多数器官高出对照1倍左右,分蘖高2倍,新根高4倍。剪根处理发根节和新根的放射性总活度和3H-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均高于对照,意味着其新根的发生更加依赖于主茎叶鞘物质输出。  相似文献   
44.
【目的】克隆鸭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分析其不同结构域的功能。【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RIG-I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克隆鸭RIG-I基因CDS(coding sequence)区,根据保守结构域预测结果,构建携带6*his组氨酸标签的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载体(RIG-I-Full、RIG-I-N和RIG-I-C),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转录与表达;同时,利用RT-qPCR检测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IFN-β、Mx1和PKR等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鸭RIG-I基因CDS区全长2 802 bp,共编码933个氨基酸;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载体转染DF1细胞后,重组蛋白均在DF1细胞中表达;RT-qPCR结果显示,N端能显著激活RLR通路上IFN-β、Mx1及PKR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 duRIG-I及不同区段均能在DF1细胞中表达,其中N端在调节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麦洼牦牛分娩前后乳腺分泌物的生化组成,并与常乳进行了比较.牦牛分娩前乳腺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IgG;γ-GT、NAGase、AKP等的活力一般显著高于初乳和常乳,而LP活力、乳糖含量和CN比例低于常乳.分娩前12d~1d的样品中均检测到显著量的β-LG,而α-LA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的幼贝和成贝存活与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物显著影响文蛤幼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文蛤的成活率越低;幼贝和成贝96h的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36.05mg/L和150.65mg/L,安全浓度为3.61mg/L和15.07mg/L;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0mg/L和138.44mg/L,安全浓度为1.62mg/L和13.84mg/L。  相似文献   
47.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48.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ZU-S230是长江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室前期分离的一株白芨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筛选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通过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绿色荧光标记测定了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以及在西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抑制率达到82.80%,且在温室条件下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同时接种时其防效为30.87%,提前3d接种时其防效为68.40%.经YZU-S230处理后30d,西瓜主蔓长增加了8.7cm,根长增加了3.0cm,地上鲜重增加了6.9g,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株YZU-S230能在西瓜根部稳定定殖,接种后1、3、5、7、9、15、21d其在西瓜根部的定殖量分别为80×105、120×105、29×105、9×105、1.7×105、1.4×105、1.2×105 cfu/g.结果表明,菌株YZU-S230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及其N蛋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N蛋白如何特异性地识别病毒基因组RNA、参与病毒RNA的复制和包装、诱导IBV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IBV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以及IBV的抗体水平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为IBV基因工程疫苗设计及其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