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弱筋小麦扬麦9号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多个方面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扬麦9号适合高产、超高产栽培以及棉麦套作和稻麦两熟高栽培,适宜制作饼干专用粉,适应市场对饼干小麦的需求,符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种植扬麦9号能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92.
控制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8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减轻。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调查分析了1960-2000年的有关气象资料。相关年份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及扬州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情况,初步认为,近1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赤霉病流行程度减轻。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推广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其次是采用药剂防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扬麦 11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大细胞遗传所合作 ,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抗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 ,属优质蒸煮类小麦品种 ,适宜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94.
小麦抗病新材料S42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主基因 多基因模型对S42×安农8455组合6家系群体对赤霉病抗性积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42×安农8455组合中S42抗赤霉病性遗传符合E-1-1(2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加性-显性)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显性效应方向相反,多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较小;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达84.05%~92.17%,多基因的遗传率较低,仅为0.12%~6.64%。  相似文献   
95.
小麦Wx-A1和Wx-D1位点的PCR分子标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了获得筛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分子标记,根据已知小麦Waxy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通过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进行分离群体验证,建立分别专一检测Wx-A1位点和Wx-D1位点的PCR标记MAG264和MAG269。在分离群体中,MAG264标记能清楚地区分Wx-A1位点的三种不同基因型,呈共显性遗传。MAG269标记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片段为1 400 bp,在突变型(Wx-D1bWx-D1b)中的扩增片段为800bp。但在分离群体中没有出现杂合体带型,从而使本应该表现为共显性的标记表现为显性遗传。MAG264和MAG269引物对DNA的扩增稳定性、重复性好。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Waxy基因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小麦Waxy基因缺失类型的鉴定和糯质专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96.
引进小麦白粉病二线抗源的鉴定与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白粉病抗源单一的问题,从美、英等国引进Y um a/8*Chancellor、TP 114、C I12633和M aris D ove等白粉病二线抗源,经连续多年的流行菌种诱发鉴定和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这些抗源抗白粉病性强而稳定,证明Pm 4a、Pm 2 Pm 6和Pm 2 M ld基因在江苏为有效抗病基因。以这些二线抗源作为抗白粉病供体,开展抗源改良和兼抗种质的创新研究,获得了宁麦资19~宁麦资32、宁麦资57~宁麦资65等一批抗性稳定、育性和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良、育种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新种质。利用这些二线抗源或创新种质为亲本,已经选育出扬麦10号、扬麦11号、扬麦12号、扬麦13号等系列品种,并已在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280.4万hm2。  相似文献   
97.
一、育种目标 育种家都知道要认真研究育种目标,但众多的育种单位真正育成能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仍属少数。原因在于育种者对实际生产需求的认识不一致,不能结合本单位人力物力实际情况统筹自己的工作重心。此外,与作物育种周期长而人员、物力条件和育种目标、方法多变等因素有关。我认为:1.育种目标要看准,并相对稳定。综观农业科  相似文献   
98.
为了发掘新的抗赤霉病基因,以抗赤霉病新种质N553与扬麦13构建的包含18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利用217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该图谱对小穗密度、株高及赤霉病抗性进行QTL检测,并分析了小穗密度及株高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5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其中1个效应较大的QTL位于2D染色体上,位于标记wmc18-cfd233之间,可解释8.17%~11.42%的表型变异;在3B染色体短臂上检测到1个QTL,位于标记barc102-gwm533之间,可解释5.33%~42.96%的表型变异。QFhb.jaas-2DS与QFhb.jaas-3BS聚合可显著增强小麦赤霉病抗性。另外3个QTL贡献率小于10%,分别位于染色体2B、3B、4A上。检测到与小穗密度相关的QTL有1个,位于3B染色体上,可解释5.36%~6.0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QTL有5个,分别位于染色体4A、7A、5B、6B上,可解释5.2%~8.93%的表型变异。小穗密度与赤霉病抗性呈正相关,株高与抗扩展抗性无相关性,与抗侵染抗性呈负相关。结合以上QTL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QFhb.jaas-3BL可能不是赤霉病抗性位点。因此,包括QFhb.jaas-3BL在内的贡献率小于10%且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3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