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2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633个陆地棉、海岛棉、中棉三大棉种的品种资源和42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陆地棉品种,在田间病圃和温室接菌,进行对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棉对枯萎病、苗病,铃病均有较高的抗病能力,但对黄萎病抗性较差;海岛棉对黄萎病有很高的抗病能力,但对枯萎病、苗病、铃病抗性均较差;陆地棉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能高于海岛棉,但低于中棉。经生物统计分析,仅发现陆地棉抗枯萎病与抗苗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荐中棉12、陕1155、86-2、86-3、冀合3016五个兼抗枯、黄萎病,并对苗病、铃病也有一定耐病性的品种,供各地多抗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102.
香樟根腐病的防治经验香樟Cimamomumcamphora(L.)Presl为常绿乔木,高可达50米,胸径5米。此树在上海近百年来大量栽培,龙华烈士陵园约栽有120株,树龄在15一40年之间,树高达5一25米左右,樟树林已成为陵园的主要景点之一。19...  相似文献   
103.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马存,简桂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枯萎病、黄萎病是两种为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70~80年代枯萎病在全国各主产棉区严重为害,从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先后推广了高抗枯萎病品种8...  相似文献   
104.
荆州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5年,在湖北荆州市农科所棉花黄萎病重病田,定点定株调查黄萎病情,并与当年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8月份气温高低是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病轻重的关键因子。旬平均气温高于28℃连续出现2~3旬,黄萎病受到明显控制。28℃以上的旬平均气温出现次数越多,黄萎病越轻。1993年为低温重病年,1995年为高温轻病年  相似文献   
105.
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同一棉田生态系中棉花黄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和致病力分化特点,利用病害反应型及病情指数测定法,对来自同一棉田的43个棉花黄萎病分离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可划分为落叶型致病力强的Ⅰ型、混合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非落叶型致病力弱的Ⅲ型。其中Ⅰ型菌株19个,占44.2%,平均病情指数大于50;Ⅱ型菌株16个,占37.2%,平均病情指数在30~50之间;Ⅲ型菌株8个,占18.6%,平均病情指数小于30。由此证明,同一棉田棉花黄萎病存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两类病害表现类型,其病原菌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致病类型的生理型,揭示出棉花黄萎病菌本身是一个易变异的混合基因型群体,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组成的亚群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6.
作者综述了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生与为害损失的概况、病害消长规律与  相似文献   
107.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孙文姬简桂良马存石磊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年暴发流行危害。1993年发病面积高达267万hm2,损失皮棉10万t。1995、1996年又连续在...  相似文献   
108.
中植棉2号抗黄萎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感病品种861为父本、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并在田间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中植棉2号抗性遗传符合E-1遗传模型,即2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比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多基因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B_1、B_2和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24%、30.71%和82.0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96%和0,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17.01%~44.33%。  相似文献   
109.
棉花枯萎病的光谱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积分球—光谱仪”联用技术测量了健康棉叶和感染了枯萎病的棉叶的光谱反射率,发现健康棉叶与感病棉叶在光谱曲线上有很高的可区分性。用健康棉叶的波谱带作为分类器分别对“健康—发病期”和“健康—潜病期”两组棉叶的波谱集合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100%和92%。将测得的光谱数据转化为Landsat TM卫星多光谱数据,同样用健康棉叶的光谱带对以上两组波谱集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96%和92%。试验结果为遥感技术在监测棉花枯萎病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0.
新疆发现皱叶海岛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发现皱叶海岛棉简桂良,马存,郑传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西郊圆明园西路100094198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科所技术员,在该所海岛棉生产田,发现1株皱叶海岛棉,1986年将该株收获的种子种成1行,生长出的棉株全部为皱叶海岛棉。1986年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