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了解马齿苋中重要初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及联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广靶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在马齿苋中检测到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及醇类、维生素等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分别含化合物69、59、36、21、8种;聚类热图分析表明,在马齿苋根茎叶中,脂质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总体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次之,糖及醇、维生素含量较低;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维生素在叶部总体含量较高,有机酸在茎部总体含量较高,糖及醇在根茎叶部含量无明显差异.5类次生代谢产物所含的193种化合物在马齿苋根茎叶部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2.
闽秋葵2号属于黄秋葵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叶脉红色,侧枝多,产量高,较耐寒,果实光亮无刚毛,且不易老化;其株高1.6m,始花节位5~6,果淡紫红色、6~9棱,果长19cm,横径1.8cm,单果鲜重25g,2013-2014年参加福建省黄秋葵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6 681.5kg·hm~(-2),比对照东园2号增产44.6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黄秋葵新品种生产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41 089.5kg·hm~(-2),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秋葵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闽认菜2016022)。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4.
以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innaeus)花瓣和花萼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瓣和花萼进行转录组测序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花瓣和花萼共获得13.94 Gb有效数据(clean data),Q30碱基百分比均达到93.0%以上;共获得1 39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65个上调基因,1 334个下调基因,且功能注释的基因有1 176个;筛选出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CHI、FLS、ANR、CHI在花萼中表达显著,FLS、ANR在花瓣中表达显著。本研究丰富了花青素相关研究,可为阐明玫瑰茄花青素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热激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发育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而合成并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家族。多种植物寄生线虫编码的Hsp70基因序列己被克隆和检测,但其在应激反应中线虫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仍不是很清楚。本文对Hsp70家族的分类、Hsp70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从Hsp70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系统进化介绍了植物寄生线虫Hsp70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植物寄生线虫Hsp70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黄秋葵果实中富含蛋白质和果胶类多糖,是一种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新型保健蔬菜。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简述了黄秋葵果实的营养价值、贮藏保鲜技术及其果荚与种子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并对黄秋葵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深入开展黄秋葵果实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指出提高黄秋葵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深化黄秋葵果实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加强黄秋葵果实科研产品转化,是全面推动黄秋葵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通过低浓度铅(300mg·kg-1)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铅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4个铅耐受黄/红麻品种。黄/红麻不同部位铅累积:根部茎部嫩茎叶;铅吸收量:根部嫩茎叶茎部。黄/红麻不同品种铅富集系数:红麻闽红964光钝感红麻,黄麻闽黄1号黄麻179埃及黄麻闽黄麻1号;铅转运系数:闽黄1号和光钝感红麻转运系数分别达到0.76和0.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