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旱农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内函特征,在确立基本指标、关系指标和功能指标的基础上,完成旱农区域资源持续利用模式评价指标的初步设置,该指标体系包括动态性、效应性、协调性、稳定性、自组性、开放性6个功能指标组,并对模式评价指标选择、指标综合量化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
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马铃薯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世界及各区域马铃薯生产的状况和历史变迁,对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马铃薯生产集中在“三区两带”,即高山地区、低地热带区、温带区三大主产区,23°—34°N、44°—58°N两个纬度带,占世界种植面积70%以上;(2)马铃薯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但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差异较大;(3)世界马铃薯生产重心正在由西向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世界马铃薯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3.
基于2011—2018年我国马铃薯主产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年到2018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皆为DEA非有效,综合技术效率主要受投入要素规模效率的制约;2)研究区域仅内蒙古、山东、辽宁、湖北和四川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其余省份均处于下降状态,技术进步是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障碍;3)我国马铃薯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明显,在四大优势区中,西南优势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华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纯技术效率较高,东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规模效率较高;4)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H—H”集聚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对区域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下一步应着重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破解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瓶颈,并针对马铃薯不同区域生产效率特点制定马铃薯生产效率提升政策,进一步发挥优势省份效率提升扩撒效应。  相似文献   
24.
节水型农业模式及其区域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北平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模式的概念、结构与功能、模式选择总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我国种植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品种结构不平衡、效益收窄、生产方式粗放、竞争力弱等均与当前种植结构有关。提出了我国未来建设"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优化作物结构、品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耕作结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6.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淮海地区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下滑明显、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水质污染严重、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为此提出了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建立节水高效防治污染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建立高效的旱作节水农业体系、大幅度压缩高耗水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大城市郊区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27.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铃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未来将逐渐成为中国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与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建议,未来中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着重于保持产需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机械推广应用以及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8.
对淮河流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淮河流域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薄弱、面源污染严重、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思路,并对创新政策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并从种植面积、种植产量、脱毒种薯覆盖率、产业化程度和种植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产业布局不合理、脱毒种薯供应短缺、优势品种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规划、加快繁种工作、品种结构多元化发展、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区建设等促进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节水农作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将所涵盖的因素又分别细分为几类,从理化机制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出发,科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节水农作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形式,建立中国旱作地区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提出节水农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