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花金鸡菊叶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凤  罗小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77-182
本研究以大花金鸡菊叶为供试材料,于室内采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甲醇、乙醇和蒸馏水3种溶剂提取物在0.625g?L-1处理浓度下对夏至草和稗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乙醇溶液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高,且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研究表明该溶剂的最佳提取浓度为100%。该浓度乙醇溶液所获得的大花金鸡菊叶提取物在不同处理浓度下对夏至草和稗幼苗的生长均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得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夏至草胚根/胚轴(0.159g?L-1/0.595g?L-1)和稗种子根/胚芽鞘(0.489g?L-1/3.43g?L-1)。进而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对该浓度乙醇溶液的提取物进行了液液萃取,获得含水相在内的4个萃取相,它们在2g?L-1的处理浓度下对生菜、小麦、夏至草和稗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以石油醚萃取相最高,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种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及器官间化感活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小勇  孙娟 《草业学报》2012,21(2):83-91
以生菜和小麦为受体,采用琼脂混粉法对23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种紫花苜蓿的根、茎、叶3种器官在1 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生菜和小麦幼苗的生长,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受体植物间生菜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小麦。各品种对生菜的综合化感活性相对较高的有WL324、敖汉、甘农1号和甘农4号,对小麦相对较高的有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和公农1号。各器官间对2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总体上以根的活性最高,叶次之,茎最低。  相似文献   
2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丝柏油醇铜、钙、钠3种络合物对11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丝柏油醇络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棉花枯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高,EC_(50)分别为21.69~27.13mg/L和25.18~29.43mg/L。而3种络合物对其他病菌的EC_(50),除钙络合物对柑橘炭疽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钠络合物对柑橘炭疽病、西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高于50mg/L外,均小于等于45.72mg/L。说明3种丝柏油醇络合物均具有防治上述植物病害的潜力,但以铜络合物的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4.
国产羟锈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乌桕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 g/L的浓度下,乌桕不同器官粉末对生菜和小麦幼苗的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以叶器官活性最高,果实最低。而叶在0.1~10.0 g/L的不同浓度下对夏至草、反枝苋、生菜、荠菜、小麦和黄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夏至草的敏感性最高,而黄瓜最低。  相似文献   
26.
提升体现经济法本质的独特的经济法理念与建立相应的经济法程序规则是经济法研究的当务之急。经济法的程序理念 ,指导经济法程序规则的创建 ;同时 ,受制于经济法的实践理念 ,贯穿并表现出与传统程序法不同的价值趋向 ,作为其内容的实质平等、保护公益和多元善治理念 ,都应当通过传统程序规则的修正和补充 ,来构建和完善其程序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7.
28.
碧桃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在室内测定了碧桃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碧桃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 g/L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或种子根)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生长的抑制。其中,根器官对所有的受体植物均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而其他器官只对反枝苋和生菜显示了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Trp-1999-Leu突变对小麦田菵草生长适合度的影响,以ACCase基因CT区域的1999位纯合突变型(Leu/Leu, RR)和纯合野生型(Trp/Trp, SS)菵草为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探究两种基因型菵草在早期生长阶段及营养生长阶段的株高及地上生物量、成熟期的繁殖力,在室内与田间不同条件下测定两种基因型菵草与小麦竞争能力的差异,以期明确在无除草剂选择压力下该位点突变对菵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菵草生长早期的10~15 d,RR型菵草的生物量和株高分别比SS型低24.9%和11.5%;在营养生长阶段,RR型菵草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率(NAR)分别比SS型菵草低18.2%和28.6%,叶面积比(LAR)高于SS型14.0%,但是二者的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RR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资源更少,无论是繁殖力还是平均植株总种子重量均显著低于SS,分别低13.1%、11.4%。竞争力方面,在室内条件下,随着小麦密度的升高,RR基因型菵草地上生物量及种子产量均显著低于SS型;在田间试验中也证实了室内研究的结果,RR型与SS型菵草...  相似文献   
30.
在测定35种菊科植物对除草剂吡氟禾草灵敏感性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植物从电解质漏出及丙二醛生成两方面研究吡氟禾草灵在菊科植物间的选择性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在供试的35种受体菊科植物中只有硬毛刺苞菊、刺苞果和续断菊3种植物对吡氟禾草灵敏感,且前两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后者,而其它32种植物即使在100μmol/L的高浓度下生长亦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吡氟禾草灵敏感的硬毛刺苞菊和续断菊在药剂处理后均显示出大量的电解质漏出和丙二醛(MDA)生成,100μmol/L浓度处理后96h的电导率分别较不含药剂空白对照处理高28.56倍和1.39倍,处理后24h的丙二醛较对照高1.72倍和1.33倍,而在其它非敏感植物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吡氟禾草灵在菊科植物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且该选择性的形成与药剂在敏感植物上诱导膜脂质的过氧化及导致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