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532篇
农学   369篇
基础科学   306篇
  299篇
综合类   2531篇
农作物   308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1639篇
园艺   406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外源维生素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胁迫,其中以盐渍化和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由于设施覆盖使内部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加之设施内复种指数高,施肥、灌溉及耕作频率大,盐分极易聚集造成设施内土壤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囝。目前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国内外设施蔬菜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严重影响栽培设施的利用效率及蔬菜设施栽培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叶斑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太子参抗叶斑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培育太子参抗叶斑病新品种,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胁迫培养,采用逐步正筛选法离体筛选太子参叶斑病突变体。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逐步提高毒素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对毒素的抗性。25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愈伤组织突变体的筛选压力,愈伤组织存活率达15.5%;将粗毒素浓度适当降低至10~20 mL/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达54%~40%;60~70 mL/L的毒素可以作为苗期抗毒素突变体的筛选压力,小苗存活率为8.3%。获得了46株高抗性植株,其对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3.
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梨枝屑、金针菇菌渣、谷壳、稻草均是栽培大球盖菇良好的培养料,对上述原料通过合理配方有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40%稻草+30%梨枝屑+30%金针菇菌渣生物学效率最高,达59%;冬春低温天气于覆草上加盖农膜保温有增加产量效应;菇田水分管理是否妥当,对大球盖菇产量影响至关重要,菇畦水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湿润但绝不能积水;在肥力较高的田中栽培大球盖菇,覆土中一般不需要添加肥料。  相似文献   
994.
测定了三种绿茶的总多酚、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利用亚铁离子螯合能力、DPPH清除能力和铁还原力法对三种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以黄山毛峰的总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基没有显著性差异。花青素的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和营州芽峰。亚铁离子螯合能力,黄山毛峰>信阳毛尖>营州芽峰。在稀释倍数为2时,黄山毛峰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分别是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的1.32倍和1.38倍。在0.25-1mgDW/mL的浓度下,黄山毛峰的对DPPH的清除能力要显著高于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而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稀释倍数为2时,黄山毛峰的铁还原力分别是信阳毛尖和营州芽峰的1.35和1.4倍。  相似文献   
995.
3个地点白桦种源试验生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开展多点造林试验是对参试种源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生长特性评价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8个白桦种源为材料,分别在帽儿山、草河口、金河3个试验点营建种源试验林,对17年生白桦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各试验点参试种源保存率分析发现,18个白桦种源在各试验点平均保存率在4.76%~76.55%之间,其中东方红、凉水、长白和乌伊岭等种源平均保存率较好,西北地区种源如六盘山、西宁和天水等保存率较低。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种源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凉水、小北湖、辉南、东方红、露水河、桓仁、天水属于高产稳产型的种源,乌伊岭、帽儿山、汪清、草河口、清源、莫尔道嘎属于高产非稳产型的种源,昭苏、长白、西宁等属于低产稳产型种源,绰尔、六盘山属于低产非稳产型种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白桦良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滴灌模式下种植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干旱区棉花高产节水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方法]选用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有限滴灌(I425,滴灌量425 mm)和常规滴灌(I500,滴灌量500 mm)滴灌模式,每种滴灌模式下设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D12,12×104株/hm2)、中密度(D24,24×104株/hm2)、高密度(D36,36×104株/hm2).测定不同生育期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簇倾角(MT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滴灌模式相比,有限滴灌模式减缓了盛蕾至初花期株高增长速度,保持盛铃后期至吐絮期较高的LAI,增加了MTA和DIFN,进而显著提高了冠层中、下部的光吸收率,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WUE.常规滴灌条件下,LAI、MTA、冠层总光吸收率(LIR)以中密度处理较高;有限滴灌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常规滴灌中密度处理、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铃数,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WUE则以有限滴灌高密度处理较高.[结论]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条件下,通过调节叶倾角,保证冠层中、下部较高的光吸收率,提高冠层总光吸收率,是有限滴灌高密度种植模式实现棉花高产节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多年生苜蓿草地(L-L)及苜蓿耕翻轮作处理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重组有机碳(HFO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cm土层,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TOC、ROC、HF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连作表层(05 cm) 和苜蓿轮作(小麦)中层(3050 cm) ,LFOC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苜蓿轮作(马铃薯)表层(05 cm)和苜蓿轮作(玉米)底层(170200 cm)。与苜蓿连作模式相比,苜蓿轮作(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会降低TOC、ROC、HFOC含量,增加LFOC含量,其中TOC含量分别降低17.44%,9.25%,18.40%和9.34%;ROC含量分别降低28.10%,8.52%,29.75%和23.17%;HFOC含量分别降低18.80%,10.06%,20.53%和12.50%;LFOC分别增加7.41%,5.56%,22.22%和57.41%。可见,苜蓿种植多年耕翻轮作粮食作物后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水平,且对有机碳各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砂石含量及粒径对红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4种不同砂石含量(0%,10%,20%,30%)及3种不同砂石粒径(0.2~0.5 cm,0.5~1.0 cm,1.0~2.0cm)所组成的土石混合介质,分别采用水平土柱入渗试验装置进行土壤水分人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砂石含量显著降低了湿润锋推移速度,砂石含量和粒径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减少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土壤水分扩散率值随着砂石含量增多而增大,且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线性关系,但砂石粒径对其扩散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中早39是一个高产、多抗、中熟的早籼稻新品种,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下属的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从中国水稻研究引进。该品种以嘉育253为母本,中组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有苗期耐寒、生长繁盛、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稻瘟病、后期落色好、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文心兰丛生芽增殖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心兰‘小樱桃’花梗腋芽诱导出的丛生芽为增殖培养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基本培养基、6-BA、NAA和水解乳蛋白(LH)4种因素对文心兰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文心兰‘小樱桃’丛生芽增殖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文心兰丛生芽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基本培养基>NAA>LH;筛选出文心兰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改良1号+6-BA 3.0mg·L-1+NAA0.1mg·L-1+LH 0.5g·L-1,45d平均增殖系数达6.53,有效提高了繁殖效率,为其种苗工程化育苗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