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阐明坡位对天然油松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并为华北地区天然油松林地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健康天然油松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上、中、下3个坡位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探讨林地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坡位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主要在下坡位汇集,各坡位油松林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上坡位>中坡位,而有效磷含量为:中坡位>上坡位。(2)各养分元素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在下坡位和中坡位出现了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土壤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表现为中坡位出现最低值,而在20~60 cm土层深度表现为中坡位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毛白杨新无性系83号插条苗为试材,于2007年3—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应用15N示踪技术测定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NO3-15N)和铵态氮(NH4-15N)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施肥后28 d,苗木对两种氮肥的吸收利用达到最大值,其中,标记NO3-15N肥吸收率为0.36 g/株,利用率达35.98%;标记NH4-15N肥吸收率为0.15 g/株,利用率为14.53%。②苗木NO3-15N肥平均利用率(19.75%)约为NH4-15N肥(7.95%)的2.5倍。③施肥后各个时期,全株的NO3-15N肥Ndff值均显著大于NH4-15N肥。各器官对NO3-15N肥的征调能力明显高于NH4-15N肥,茎对肥料征调的竞争能力最强,其次为叶和根。④氮素分配率在各器官中差异显著(P<0.05),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叶中NO3-15N的分配率均高于NH4-15N,根中储存的氮素主要供地上部分生长所需,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茎是氮素贮藏的"临时库",苗木主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输送到叶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相似文献   
43.
北京市松山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松山地区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研究区天然油松林的碳固定和碳储量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松山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为研对象,设置标准样地进行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调查,采集并分析0—100cm土层土样,根据相关方程计算出生态系统以及各个层次的碳储量。[结果]植物体含碳率变化在42.39%~49.95%,0—100cm土壤含碳率变化在0.26%~1.31%。天然油松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47.24 Mg/hm2,其中植被碳储量为57.14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6.7%,植被各层碳储量的顺序为乔木(54.93Mg/hm2)灌木(0.45Mg/hm2)草本(0.29Mg/hm2);土壤碳储量为66.35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46.30%,分别是植被碳储量的1.16倍和凋落物碳储量的2.79倍,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凋落物碳储量为23.75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17%。[结论]松山地区天然乔木对植被碳储量的贡献率最大,松山地区天然油松林植被含碳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  相似文献   
4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草坪硝态氮淋溶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及国内草坪施肥管理的研究现状,对有效的减少我国草坪硝酸盐淋失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影响草坪硝酸盐淋溶的因子主要包括:氮肥种类、施氮水平、施肥时间、灌溉、土壤状况等。减少硝态氮淋溶的合理途径有:合理确定施肥量;选择合适的氮肥种类和施肥方式,如使用缓释氮肥,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施用硝化抑制剂;合理的灌溉等。目前,国内有关草坪硝酸盐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较为欠缺,研究适合我国草坪的长效氮肥,制定舍理、有效、安全的草坪施肥制度已成为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孙宾  聂立水 《农学学报》2014,(12):56-5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家庭常见厨余垃圾(过期牛奶、沤制茶渣、新鲜茶渣、鸡蛋壳)在盆栽观叶植物(吊兰)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过期牛奶能促进吊兰叶长生长,使其叶绿素含量提高,并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如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茶渣和鸡蛋壳虽能使吊兰叶长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但后期效果不明显。茶渣能使吊兰叶绿素含量下降,建议观叶植物不宜施用茶渣。厨余垃圾当作肥料用于家庭盆栽花卉是一条厨余垃圾循环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