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之一,了解穗发芽机制对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田间的穗发芽是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结果。种子发育过程中以及萌发时的温度、水分和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穗发芽。品种的抗性要素可分为内外两部分:①外部因素包括穗部性状、籽粒颜色以及颖壳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等;②内部因素主要是种子的休眠性,休眠与碳水化合物和呼吸代谢缺陷有关,并受激素、pH和水势变化等调节。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耐热灌浆与气—冠温差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在高温下生产力会下降。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开花 后常常出现日温30℃以上的天气, 如果伴以阵风, 则形成干热风, 使小麦产量下降3.5%~ 7 .1%, 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减产可达10%~20%。 灌浆期高温也造成品质下降。 多年统计资 料表 明,我国受干热风威胁的小麦面积达1 450万公顷。通过生  相似文献   
13.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节节麦、圆锥小麦、圆柱小麦(DDAA)和普通小麦作母本,研究了它们与栽培黑麦、山地黑麦、非洲黑麦、瓦维洛夫黑麦和森林黑麦的可杂交性。揭示了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规律。就圆锥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小麦在可杂交性上的一致表现,讨论了B组染色体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国外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收获季节多雨的地区,小麦籽粒有在穗上发芽的危险,有的籽粒即使外观不发芽,但贮藏的营养物质已开始转化,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这些地区培育抗穗发芽品种是十分重要的.多年来,国外小麦研究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谷物收获前发芽会议已开了三届(第一届1975年在瑞典,第二届1979年在英国,第三届1982年在加拿大),每届都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小麦穗发芽的论文.1983年在日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上,也出现了不少抗穗发芽遗传育种的文章.现将197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苗期(冬前)田间管理,包括播种后到返青之前这一段的田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在冬麦区要注意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储藏的关系,确保安全越冬,以便为早春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今年有些地区的冬小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土壤湿度偏大,幼苗发育不良,有些已形成弱苗,对以后成穗数量有不利影响。苗期田间管理,特别是针对今年特殊年份,除及时查苗补种外,应根据不同地区、苗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应加强管理,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  相似文献   
18.
为尽可能多的探寻千粒重的重要遗传位点并验证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9:10重组自交系(RIL)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2008)、四川成都(2007、2008)和山东泰安(2009、2010)8个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该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5个QTLs,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6.80%;涉及小麦1A、1B、2A、2D、3A、3B、4A、4D、5A、5B、6D和7D染色体,特别是1B、2A、3B染色体上(Xwmc269、Xgwm33、Xwmc419、Xbarc124、Xgwm636、Xgwm359、Xgwm533、Xwmc307、Xwmc418)的QTL可在多个环境下稳定的表达,为千粒重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PEBP-like基因与籽粒大小、粒重相关.本文根据水稻GS3基因序列搜索小麦及其近源种属EST序列,电子克隆小麦PEBP-like基因,并设计特异引物在万县百麦子/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s)鉴定该基因变异与籽粒大小及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文小麦籽粒大小与粒重相关性较好,其中粒宽和粒重的相关性最好(0.668**),其次是粒厚(0.629**),粒长也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0.485**).WKS3-8引物在亲本和群体中多态性较好,具有A型等位基因的家系,籽粒较小、粒重低,其大部分家系千粒重低于平均值(38.3 g);而具有B型等位基因的家系,籽粒较大,粒重高,其大部分家系粒重高于平均值.上述说明PEBP-like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粒长、粒宽、粒厚及粒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