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膜的性能特征,结合作者对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与实践,从膜法澄清、浓缩、分离、除菌4方面综述了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茶叶膜法深加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茶树茎段培养胚性状态的调控及其分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茶树茎段培养中胚性状态的调控及其分化机理,以种子苗和成龄茶树嫩梢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对茎分化状态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茎分化需要2个月以上的诱导培养过程,茎段产生分化后,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交叉培养,维持分化能力的时间比在单一培养基上的长,具有少量母体组织的不定芽菌在其基部分化了体细胞胚,不定芽,并在其叶上分化了体细胞胚,不定芽苗在初代培养中,其切口处易诱导出非胚性愈伤组织,切  相似文献   
63.
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0.085βg/kg·bw、0.170βg/kg·bw、0.510βg/kg·bw低中高三种速溶茯茶的剂量饲喂Wistar大鼠30βd,结果表明茯茶具有降低Wistar大鼠体重、TC、TG以及升高HDL-C的作用。以茶水比为1:1β000浸提茯茶1βh制成茯茶饮料,以1β000βml/d剂量进行人体试饮34βd,结果显示,受试者TG下降显著,HDL-C上升显著,TC下降极显著,LDL-C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所制茯茶饮料在90βd内稳定,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由此得出,茯茶具有很好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4.
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与大鼠的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β700β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β600βmg/kg·bw(95%可信限为10β600~36β000),Ames及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βd,各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对雌雄鼠血像、雄鼠血生化各项、甘油三酯、尿素酐、血肌酐、血糖和雌雄鼠脾/体、肾/体比值、组织病理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茯茶实际属无毒物。  相似文献   
65.
以SPF级Slca/KM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在恒温恒湿模拟气候箱进行热处理,灌喂干预不同剂量L-茶氨酸,考察L-茶氨酸对小鼠采食量、体重变化、空肠切片病理情况、器官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探讨L-茶氨酸改善热处理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和氧化逆境作用。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热处理小鼠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降低肝脏和脾脏器官指数,降低血清ALT、AST酶活性,抑制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6、IFN-γ的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GSH-Px、CAT酶活性,减轻热处理对空肠及肝脏组织的损伤,且以L-茶氨酸中剂量处理效果较好。说明L-茶氨酸具有改善热处理引起的小鼠组织损伤和氧化逆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小鼠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减少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降低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6.
67.
以红芽佛手、自选9803、安73等3个紫芽茶树品种(系)的1芽3叶茶梢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的富集特性,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对花色苷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树品种(系)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自选9803安73红芽佛手,不同部位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第1第2芽头第3,同时3个茶树品种(系)随春末、夏初、夏中、夏末、秋初、秋中的季节变化对花色苷的富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选9803叶片在夏末花色苷含量达到最高值(14.24 mg/g),安73在夏末达到最大值(12.63 mg/g),红芽佛手则在夏初达到最高值(7.33 mg/g)。  相似文献   
68.
根据中国茶业产业现状,分析了茶业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以茶业科技迎接新世纪茶业的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茶业产业组织制度、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高茶叶制品品质和科技含量、扩大行业范围,引导茶叶消费、完善管理机制,加速茶叶流通等四个方面指明了中国茶业在入世后的突破口以及实施茶业科技先行战略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9.
绿茶饮料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针对目前绿茶饮料的产销现状,选用优质绿茶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解决茶饮料加工过程中的保色、保香、防混浊沉淀技术难题,旨在加工出汤色黄绿、滋味醇爽,具有营养、卫生、方便、高雅特色的现代天然饮品。同时,利用该工艺技术和有关保鲜技术研制与开发红茶、乌龙茶、花茶以及其它保健茶饮料,以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和充分发挥茶叶饮品的社会效益。1 国内外同类产品研究与开发现状1.1 研究现状 茶饮料大致分为碳酸型茶饮料和非碳酸型茶饮料;碳酸型茶饮料属于添加色素、香精、二氧化碳等充气饮料;非碳酸型茶饮…  相似文献   
70.
茶叶固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固样和锅炒杀青固样等固样方法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鲜叶固样量为50g时,蒸青固样时间以75s最佳,微波固样时间以70s最佳,热空气固样温度以165℃最佳;蒸青固样在总体上保留各内含成分较多,微波固样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热空气165℃固样所保留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较多,低温固样与冷冻固样所保留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较多,锅炒杀青固样使一部分内含成分发生了氧化,分解或转化.综合考虑,冷冻固样是较好的固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