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区划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切实减轻稻瘟病危害,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区划、精准勘界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水稻稻瘟病菌越冬后的初始侵染源(即始见期)地点、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2;建立了孕穗末期病田率和蜡熟期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对其成因探讨发现,导致南充市近年水稻稻瘟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是造成稻瘟病在南充市流行的外因。2001—2015年,全市水稻稻瘟病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7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促进稻瘟病防效提高15%~30%。  相似文献   
22.
<正>与前几年从上而下、高调推进的德农、金色谷等空降兵式农资连锁企业的实践相比,近两年出现的农资连锁经营实践显得低调、务实而且稳健,突出的特点是本土  相似文献   
23.
湘杂棉15(湘Z402)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抗性课题组选育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相似文献   
24.
湖南棉花纤维品质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品种结构 湖南省棉花产地集中在洞庭湖平原的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常年面积在13万公顷左右,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0%~95%.2002年主栽品种以湘杂棉2号和农杂62为主,2003年以湘杂棉2号、湘杂棉3号、湘杂棉4号和农杂62、南农98-4等5个品种为主,2004年以湘杂棉2号、湘杂棉3号、湘杂棉4号、湘杂棉5号和农杂62、中棉所48(原中杂3号)等6个品种为主.品种由杂交高产型逐渐向抗虫杂交型转变,实现了品种质的飞跃.品种多样化使得棉农有选择的余地,也促进了各育种单位的竞争,为品种的不断优化提供了舞台.但是,品种多样化必然带来品种杂乱局面,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利益化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5.
农业科研转型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从科研思维、科研管理、科研手段、科研对象、科研实施等5个方面对农业科研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五个科研"转型,使农业科研管理更适合时代需要,更趋于科学合理,更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6.
以4种类型共计9个品种的甘薯为试验材料,筛选出适合嘉陵区种植的红薯新品种。结果表明,高淀粉型红薯以徐2-2最佳,优质食用型红薯以川薯20最佳,高产饲用型红薯以2128最佳,紫薯P-4育苗时应避免长时间低温高湿的环境。  相似文献   
27.
湖南省转基因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湖南省转基因棉的研究进展、现状 ,并针对本省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速湖南省转基因杂交棉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进一步增强湖南棉花育种与种子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8.
主要概述湖南当前棉花产业所遇困境,以及产生的困境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品种选育、有效栽培技术措施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等五项举措是完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走出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29.
肖立 《四川农业科技》2023,(12):123-125
嘉陵区自2016年开始种植酿酒糯高粱,结合撂荒地复耕及低质低效园整治开始大规模发展酿酒高粱产业,至2022年种植规模达到6933.7hm2,从事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30个,从业人员千余人。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业主文化低,自我认识不足,盲目涉足和扩大规模,种植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单产低,基础设施薄弱,保障能力不够,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强化4个统一,突出科技创新和引领,促进农旅融合,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促进高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1999年以来共16年的发生流行情况研究,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在本市的重发流行特点和趋势。即病害初见期越早,发生越重;其流行特点是在本地小麦条锈菌有两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总发生面积成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 2;近16年,条锈病有13年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5年以前,重发频率高50个以上百分点,轻发生只有2013年1年,仅占6.3%,说明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之态势。经对其成因探讨认为,导致本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而造成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直接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并继续保持为优势小种,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直接造成了条锈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